文:何溢誠
年關將至,再過不到半個月,風雨飄搖的2022年即將卸下帷幕,迎接2023年的到來,雖說眼光要長遠,放眼未來總比緬懷過去來的卓越,但不悉心檢討過往種種,恐難以記取教訓來策進將來,俗語:「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能否豐衣足食是每個國人心中首重,尤其一年最重要的節慶新年悄然即至,經濟收入的優渥與否,決定在國家政策、企業老闆及勞工朋友三者之間的消長。
今年以來,出口訂單金額銳減至361.3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少了13.1%,佔台灣總出口金額超過一半以上的中國大陸市場,在2022年最後一哩路,也在民進黨政府的失靈、失職、失能,不作為下年減20.9%,不僅僅對外貿易疲弱,致使台商、投資者賺不到錢,國內物價通貨膨脹亦沒有減緩跡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續創新高(2.86%),雖然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指出國際糧價已跌回去年水準,但受到能源、包裝、人工等必要成本增加,仍然促使民生首要「食」的支出居高不下,民眾還是得勒緊褲帶勤儉持家。
全球經濟展望趨勢黯淡是不爭的事實,各大產業需求保守,造成產業庫儲增加,讓製造業(PMI)指數緊縮到無以為繼,美國、歐洲自去年高點64,現在僅剩47.1,經濟大蕭條不能以不及格的學生進步空間比較大的形容來相提並論,台灣更是沒有誇口的本錢,2022年Q4主計總處預測經濟成長率僅有1.52,並預告了明年將會比今年更低,景氣低迷何時能再現曙光?為政者能否費心思量,苦民所苦呢?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