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對勞動力的影響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5
(2)

文/王煦棋

近年來,隨著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稱AI)於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日益普及,包括金融、醫療、交通等,並在各個行業中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對勞動權益的影響亦趨明顯。

  從AI在招聘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潛在的就業歧視風險也相應增加。AI系統可能基於種族、性別、年齡等特徵進行偏見判斷,導致不公平的招聘決策。雖然AI的運用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但另一方面,一些簡單、重複性工作,例如製造業中的組裝線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取代,也導致勞動力需求產生變化,進而產生一系列相關勞動影響議題。

在AI應用下  就業歧視和勞工隱私權恐受影響

  其次,AI的廣泛應用還可能改變工作的性質和需求。一些工作可能變得不再需要或降低需求,同時新的工作機會可能會出現。舉例來說,在金融行業,許多簡單的數據分析任務可能由AI系統自動執行,但同時可能需要更多具備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專業知識的人才。因此,勞動者需要具備適應新技術和工作環境的能力,並有可能需要進行再培訓或轉行。

  AI的應用下,就業歧視和勞工隱私權相關權益面臨著新的挑戰。AI系統可能基於人種、性別、年齡或其他特徵進行歧視性決策,例如在招聘過程中自動篩選應徵者時。同時,AI的大數據分析也可能侵犯勞工的隱私權,例如監控勞工的通訊、健康狀況或行為。

  最後,AI 的普及還可能加劇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現象。儘管AI的應用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但受益者可能主要集中在技術精英和資本擁有者之間。這可能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並增加低技能勞動者和弱勢群體面臨的社會和經濟風險。

如何因應AI的影響力已成當務之急

  如何應對AI技術對勞動權益帶來的深遠影響,已成為政府和企業當務之急。其可以採取的措施方向包括:

一、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和法律框架:確保AI系統在就業領域中的合法使用。這包括制定反歧視和隱私保護的法律,明確禁止基於個人特徵進行歧視性決策,並限制AI系統對勞工敏感數據的收集和使用,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和法規對勞動力需要進行研究,並制定相應的政策應對。

  勞動者的個人資訊或隱私權受到侵害時,事後的救濟程序主要是依據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國外相關案例顯示,企業主為維持企業秩序所造成隱私權侵害之損害賠償,以及電子郵件或網路監視調查所產生隱私權侵害之損害賠償;例如雇主透過GPS系統,在非工作時間之早晨、深夜、假日等時間,定位勞動者所在位置,結果被法院認定為監督權限的濫用,進而構成侵權行為的案例。

二、透明度和可解釋性:為確保AI系統的運作過程具有透明度和可解釋性,使勞工和相關利害關係方能夠了解AI系統是如何做出決策的。這包括要求AI系統提供解釋、追蹤和監督功能,並設置機制以檢驗其運作是否公平與合理。企業可以投資於培訓員工,讓他們具備更高的技能水平和能力,以適應新的工作崗位。例如,工會可以爭取許多勞動方的新權益,如在AI技術應用中的利益分配、勞動安全和健康隱私等方面的權利。

三、監控和培訓:建立獨立的監控,負責監測AI系統在就業領域中的使用情況,並確保其符合法律和道德標準。同時,提供相關培訓和教育,使企業和相關人員能夠適當地使用 AI 技術,避免就業歧視和侵犯勞工隱私權的情況發生。

四、促進多元和包容性:推動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就業環境,避免AI系統對特定群體產生偏見。鼓勵企業制定和實施公平招聘和僱用政策,並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以確保所有勞工公共參與和知情同意。

五、重視公眾意見和勞工代表的參與:確保政策制定過程具有透明度和民主性,同時,強調勞工知情同意之重要性,確保他們對於AI系統在就業領域中使用的方式和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和參與享有平等的權益保障。

本文作者 王煦棋 教授   
現任
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專任教授
東吳大學國際學術交流長
東吳大學AI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5 / 5. 評分人數 2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