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全球經濟前景分析:從中美競合看地緣經濟的發展與成形

全國話題 國際視野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裂解化的全球經濟

文/陳建維

二○二二年至二○二三年,正當全球幾乎都從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解脫後,沒想到先由俄羅斯發動二戰後歐陸最大規模的戰爭,接著是以巴衝突點燃中東戰火。之後還有北韓對南韓持續性的飛彈恫嚇、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世界已經陷入一個混亂的多極時代。    

進入二○二四年,全世界依然籠罩在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紅海危機等壓力之下,以美國為首,持續性且普遍性的通貨緊縮已然導致經濟衰退,但各國通膨卻持續偏高,中、美科技脫鉤則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產業布局大幅打亂,歐洲的綠色經濟轉型及碳關稅(CBAM)也成為企業與組織必須面對的課題。其中分居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中國大陸間的經濟發展及戰略競爭更將左右世界經濟走勢,中國大陸隱藏的系統性經濟與金融危機加上歐美產業與資金大規模撤出中國大陸的「去風險」政策,是否將使其經濟陷入泥沼甚至拖累全球經濟,在中、美的競合中,地緣化經濟儼然漸漸成形。  

結構性問題難解 中國大陸經濟難以樂觀  

自二○二三年新冠疫情接近尾聲,中國大陸隨即面臨中美經濟脫鉤、原物料價格上漲、人口紅利衰減、內需動能不足等幾個面向所帶來的影響,也直接讓過去高成長的經濟急遽衰退。追根究底,乃是中國大陸面臨難解的人口老化、債務泡沫化、外匯管制、中產階級收入過低的結構性問題,這也直接導致了內外疲弱的市場需求、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沉重、青年高失業率。而在中美關係上持續對峙,也造成以高科技、技術為導向的高新產業遭受打擊、欲振乏力。

依循往例,原應在二○二三年底前召開、決定國家重大經濟政策的三中全會迄今仍未決定開會時程(依中共慣例一中、二中全會歷來皆處理政治局委員的人事選舉案、二中全會則處理國務院、全國政協等人事任命及推薦等議題,三中全會則開始議決國家重大政策。)主要是基於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是路線之爭,習近平拋棄鄧小平路線,企圖建立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中國大陸為了追求成為全球霸權,債務泡沫不斷擴張,更在二○二三年十月底修改預算,增發一兆元人民幣國債,全國的財政赤字更由人民幣三兆八千百億增加至四兆八千百億元,預計赤字率由三%調高為三‧八%左右,政府宣稱此次增發一兆國債是為改善城市排水,並重建洪水及颱風的受災地區,但過去中國大陸一向力求符合歐盟標準(馬斯垂克條約中歐盟成員國要加入歐元區的標準是預算赤字三%,表示政府財務上的穩定)此次北京當局不惜提高預算赤字率、用增發國債方式刺激經濟,顯見中國大陸經濟前景不甚樂觀。

調整預算為何重要?綜觀中共建政史上曾出現過五次調整預算和三輪新發特別國債,起因多為該年發生超乎預料的重大事件,包括經濟面臨較大衰退壓力、重大自然災害或財政制度調整等,雖然災區重建名正言順,但增發國債此舉也坐實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系統性風險上升。而與美國間的地緣政治對抗與烏俄戰爭、以巴衝突導致全球通膨上升,在美國聯準會之前不斷升息下,也發生人民幣價值有被高估的問題,目前美國升息循環結束,需重新檢視這段時間所帶來的影響。 對內來說,中國大陸不管是在地產、金融、地方政府財政都陷入了所謂的龐氏騙局,又遇結構性的經濟障礙。政府透過以債養債的方式導致利息負擔過重,多數地方政府已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並影響到醫保、就業與政府基本服務的壓力。為了達到經濟目標成長率,中國大陸政府在二○二三年相繼推出「金融十六條」、「擴大消費二十條」及「提振民企」等政策,主要目標就是希望透過刺激內需、促進消費、支持產業創新來解決經濟問題。  

房產危機仍然嚴重 新政是否挽救泡沫  

過去房地產市場被視為促進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重要推力,但在碧桂園及恒大等大型房產集團出事後,為了挽救可能的地產泡沫化所帶來的衝擊,北京當局在去年八月底推出了「認房不認貸」的新政,希望能讓觸底的房市反彈,帶動房地產企業的業績。 而從帶動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等三面向來看,中共仍然擺脫不了「政治淩駕金融監理專業之上」,更新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委員會企圖「集中統一」領導金融業。這樣的動作加上面臨以中美貿易戰所為首的西方國家抵制,造成包含外資、平台經濟、數位經濟、民企的投資信心都顯然不足,不管是在進出口或外資對華直接投資佔比都直線下滑,更是中國大陸要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中國大陸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已降至近年以來的最低水位,儘管去年十一月舊金山的「拜習會」表面和緩了中美緊張局勢,但這種「鬥而不破」的本質並未改變,中美貿易、科技、經濟上的對抗已難有回頭路。 二○二○年底,北京當局為了遏制國內房地產企業舉債擴張的金融風氣、改變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頒布了「三條紅線、四檔監管(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七十%、淨負債率大於百分之百、現金短債比小於一倍)」政策,卻沒想到許多公司因此出現資金短缺,地產商紛紛倒閉、房地產資產泡沫破滅。為了挽救房市,二○二三年除了認房不認貸外,對銀行的政策又改為「三個不低於(各銀行自身房地產貸款增速不低於銀行業平均房地產貸款增速、對非國有房企對公貸款增速不低於本行對公房地產貸款增速、對非國有房企個人按揭貸款增速不低於本行按揭貸款增速)」,並同時制定房地產企業白名單,讓銀行可放心放貸(無擔保貸款)。但此舉無疑是將房地產的債務移轉至金融體系,犧牲金融監理的「安全與穩健(Safe and Sound)原則」,是否真能解救房市危機,尚待後續觀察。

黑暗時代已然過去 歐美避免地緣政治經濟風險上升  

美國經濟隨著通膨趨緩,很可能不再堅持貨幣緊縮政策,聯準會連續在日前宣布維持利率五‧二五%到五‧五%,此舉被解讀為暗示升息循環結束,聯準會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更在 二月二十二日的一場大會上明確指出「我仍然預期在今年某個時刻開始放寬金融政策是適當的,但是政策開始放鬆的時間和降息幅度將視未來的數據而定。」副主席傑弗森(Philip Jefferson)更直指聯準會降息仍在二○二四年的時間表上,只是還未開始,可見美國已開始傾向降息來刺激市場經濟,避免經濟持續衰退。

而歐洲歷經烏俄戰爭與其所帶來的能源短缺危機,已成功向其他國家採購天然氣取代,儲量也已達到擺脫對俄羅斯依賴的水位,歐洲受能源影響最黑暗的時刻已屆尾聲。近期各家投資銀行對於歐美經濟的樂觀預估與中國大陸經濟的反向衰退,形成一股強烈的明顯對比。儘管歐美經濟已漸趨穩定,但世界銀行仍警告目前大多數國家正走向衰退,並可能會回到一九七○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若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反而依然會有高通膨的風險。

影響二○二四年度全球經濟的關鍵變數無疑是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今年是國際選舉大年,包含美國、俄羅斯、印度、印尼、以及台灣都將舉行大選,其中尤以美、台的選舉結果最受關注,因為這都將深度影響與中國大陸的地緣政治、經貿關係,而從烏俄戰爭、以巴衝突截至目前來看,已可預見全球政治格局正在重塑, 俄羅斯、中國大陸和部分中東國家如伊朗逐漸形成戰略甚至意識型態合作的新軸心,並希望改變二戰以來西方建立的國際秩序,這樣的改變勢必從政治延伸到經濟,也預示全球經濟將逐漸轉向「地緣經濟」,由中俄為核心的集團,是否將和西方國家展開外交、地緣政治和經濟的新冷戰,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而台灣雖然有各國高度依賴的半導體產業,但對以貿易型經濟為主要經濟動能的台灣而言,除了民主國家的支持外,不管從政治或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是台灣始終必須面對的大國關係,新政府上台能否妥善處理,考驗著領導人的終極智慧。

專欄作家 陳建維

學歷:台灣大學 法學碩士
經歷:國民黨中央委員、台北市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中時報系》專欄作家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