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衡鍾
經歷了疫情之後,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二○二三年十月十八日開幕,由於二○二三年也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第十年,自然引起國際關注,畢竟這個「倡議」具有主動「走出去」的政策引導作用,在過去十年來有褒有貶、各方存在看法不一的爭議。
因為,儘管中國大陸官方宣稱「一帶一路」並無任何軍事戰略意圖,而在「一帶一路」的官方文件之中也僅看到在海上執法領域的合作論述,如建立各國間的海上互助機制、打擊南海或印度洋地區的海上犯罪、保護當地的航道安全等,但實際上,透過加強沿線國家重要港口之投資,以及取得相關經營權與控制權等作法,仍有其地緣因素與地緣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的地緣戰略目的
首先,「一帶一路」在地緣政治面向上的戰略目的,主要是實踐習近平「中國夢」的基礎,也是中國大陸新型國際關係之展現,透過「一帶一路」的建設,將有助於中國大陸領導形塑新的區域經濟整合,除了提升中國大陸整體國力之進步外,也將提升中國大陸在國際事務的領導地位,尤其,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之下,藉此減少世界各國對於「中國威脅論」的認知,形塑中國大陸欲與全世界共榮發展之形象。
其次,「一帶一路」在地緣經濟面向上的戰略目的,包含解決中國大陸國內區域發展失衡問題、同時透過搭配「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策略,帶動中國大陸國內整體區域的發展。此外,透過出資並參與發展中國家之重大基礎建設,如鐵路、公路、電力等項目,有助於解決中國大陸國內產能過剩問題,成為新一波帶動經濟發展之動能,加上「亞投行」及「絲路基金」等由中國大陸主導之融資借貸平台,提供當地國相關發展所缺之資金,也將有助於深化中國大陸在區域之經濟影響力。
再者,「一帶一路」在地緣軍事面向上的戰略目的,主要在於解決中國大陸海上石油運輸安全之「麻六甲困境」,透過港口項目投資取得各國港口節點,如緬甸皎漂港、孟加拉吉大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以多元化能源進口管道的運輸路線來增強航道安全,並分散風險、降低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同時,各國的港口節點也將強化中國大陸在印度洋上船隻補給的能力以及控制能力,而中國大陸將海權擴展至印度洋海域也代表著將會大幅強化中國大陸海軍之遠洋能力,朝全球遠洋海軍的目標前進。
最後,「一帶一路」在地緣文化面向上的戰略目的,主要是中國大陸軟實力的向外輸出,透過中華文化及華語之教學,打造國際「友中」的氛圍,藉由文化交流來和緩中國大陸和周邊國家的地緣政治矛盾與主權爭端等問題,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中也提到,文化面向主要是置於民心相通的合作重點之下,以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為目標,展開文化交流、學術往來與人才交流合作等多項深化民意互通的活動。
而以「一帶一路」來命名這項「倡議」的主因,也是希望承接「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使貿易往來頻繁、活躍沿線經濟的歷史榮光精神,希望透過舊時的集體記憶與認同,爭取沿線各國一同參與,可以說歷史文化是支撐「一帶一路」的發展基礎。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