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定亞
12月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世界爆發已來,台灣防疫堪稱全球典範,口罩國家隊也成功讓台灣在國際上大開知名度,不過,事隔253天台灣再度出現本土案例,衛福部長陳時中親上火線說明,不過台灣防疫破功出現漏洞,除了股票下跌,接下來的聖誕節假期、2021的跨年活動避免群聚感染都有可能取消,若產生社區感染,後果將非常嚴重,也讓民眾都非常恐慌。
說起大眾對於新冠肺炎covid-19的恐慌,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口罩,也回想起年初大家瘋搶口罩,在藥局大排長龍的畫面。
當初民眾瘋狂搶購口罩是短期心裡因素造成,加上當時口罩的日產能不足,不過據筆者觀察,也就是因為大家瘋搶,也讓政府名正言順將口罩這類民生物品集權管制、禁止私人出口,從民間口罩製造業者徵收(購),統一交貨給政府,政府統一定價,從便利超商的通路再到各地方的藥局通路,以實名制限量讓民眾購買。
筆者記得在去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時候,也有購買口罩發送給民眾,那時候一個口罩1.2元/個,而政府集買集賣的口罩定價6元/個,不是政府圖利,就是口罩國家隊圖利,這不是發國難財什麼才是?
有人說政府徵收口罩是因為疫情嚴峻,避免大家恐慌性搶購,抑制有心人或不肖業者囤貨,防止一般民眾無口罩可買,但目前的口罩有分醫護或防疫人員專用及一般人使用的醫療口罩,功能雖有不同,但均能防止飛沫傳染,也許當時可能專用級的口罩產能不足,但一般人所需的醫療口罩應該是非常充足的,政府應該不至於有急迫性的全面徵收(購)。
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機制,積極介入調查那些借機哄抬價格,囤貨賺取暴利的無良廠商,結果政府卻是大盤商,訂定統一價格,實名限制民眾購買的數量,反而引起民眾過度反應,造成排隊搶買口罩的現象,在口罩產能足夠的情況下,政府還能組國家隊,大外宣用口罩來做外交,而民眾想買還得要看日子,政府強制徵收口罩,再統一分配、統一定價、統一販售,這種集買集賣的做法,只有在非戰時的集權國家才看得到。
筆者認為政府應該是市場上的裁判,是個監督者,怎麼會變成球員兼裁判(校長兼撞鐘)竟然跟人民做起口罩的生意?面對這次新冠肺炎covid-19本土案例再現,國際出現變種病毒之際,希望政府除了加強防疫措施之外,也能讓民眾隨時隨地都能買到口罩,不要再有大排長龍的口罩之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