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地緣利益看臺灣的地緣角色

全國話題 即時政治 國際視野 火線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中國大陸崛起威脅到美國   臺灣的地緣戰略形成關鍵

文/蕭衡鍾

一個國家的實力會不斷變化,很難精確地定義、衡量。過去習慣以軍事和經濟的「硬實力」來衡量國家實力,因為一國的軍事力量最能直接呈現國家的戰力,也唯有良好的經濟實力才能支持軍事及民生發展。因此各國皆相當重視軍購和軍隊規模,國民生產毛額、外匯存底等數據,也常成為衡量國家力量的圭臬。

然而,隨著全球化和資訊化時代的來臨,使得各國文化、資訊交流頻繁,國與國之間呈現既競爭又互賴的雙重關係,推動國家的對外政策已不再能單靠強制性手段,因此評估各國實力的指標也不在侷限於傳統的軍事與經濟力量。

就美國來說,美國不但在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硬實力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在流行文化、民主政治、自由平等的價值觀等軟實力亦大量輸出並廣受歡迎,影響全球。在全球化的今天,善用軟實力,配合經濟、軍事力量,才是讓國家獲取更大影響力、提升國家實力的辦法。

擺盪於美中之間的印太國家

從地緣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看,亞太區域泛指從印度次大陸沿岸像東南亞與大洋洲延伸,經過中國大陸沿海、朝鮮半島、日本,直至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北極航線為止。這片廣大地區連結東、西半球,更重要的是,連結了蘊藏豐富能源的中東與東亞市場,而且也包含諸如麻六甲海峽等全世界最重要海上航道,每年有超過七萬噸船舶以及將近全球一半的出口量通過這些航道,在此區域內,麻六甲海峽與更往南的南海水域乃連結中東、印度洋地區與西北太平洋高度開發地區的樞紐。

一般來說,對於區域性主權問題,國際社會與具利害關係以外的國家,大抵鮮少置喙干涉,長久以來僅止於區域性議題。然而,由於在二次波灣戰爭與反恐行動皆擲耗大量財力,加上金融危機,使得美國國力受到嚴重影響;而中國大陸則把握前些年的「戰略機遇期」不斷向外拓展勢力,填補美國過去在亞太地區所留下權力真空,中國大陸崛起下的地緣戰略已深深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

同時,中國大陸在此區域堪稱最強國家,無論經濟上或軍事上,填海造島或行政界線劃分乃至建立軍事化部署行為,其動向備受矚目,隨著中國大陸不斷在南海填海造島,與南海及東海周邊國家陸續衍生主權與資源上糾紛,中國大陸過去累積的和平發展形象受到周邊國家與地區疑慮,並轉向美國強化合作以抗衡中國大陸,讓過去冷戰時期圍堵戰略的安全同盟關係又受到關注。

因此,美國從重返亞洲到印太戰略的戰略調整,還有在南海、東海及臺灣海峽主張的航行自由權,讓不滿中國大陸逐漸強大的亞太地區國家紛紛歡迎美國的再次歸來,成為這些國家的安全靠山,持續在「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中擺盪。現今美中兩大強國主導著亞洲局勢,整個區域未來的情勢將如何發展,有極大程度取決於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互動關係。

東南亞國家近十年強勢的經濟成長與區域整合成長,讓東南亞國家在區域政經局勢上,逐漸發展出一套周旋於美中之間的生存之道。就經貿關係而言,中國大陸已是此一地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對於東南亞地區的安全威脅仍然存在。因此,東南亞國家往往追求同時與中國大陸進行經貿交流,也強化彼此之間安全聯繫的「避險」(hedging strategy)策略,間接地迴避與中國大陸的安全衝突。

臺灣的地緣樞紐角色

美國在冷戰時期的北約建立,是以陸權建構的軍事同盟針對蘇聯;而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則是以海權為主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建構的軍事同盟作為針對中國大陸。對美國來說,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直接威脅美國安全利益,使得美國必須與日韓加強同盟關係,而中國大陸在東海、南海和臺海的西太平洋逐漸頻繁的軍事強勢作為,更是長期威脅美國亞太維繫經貿活動的海上交通線,使美國進而深化與日本、臺灣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合作。

在區域安全上,美國認為要以實力維持和平,因此強化軍事、經濟、網路科技及太空等各方實力,以便在與中國大陸的競爭、嚇阻中勝出。因此,諸如設立印太司令部、南海巡航計畫以多方位立體形式展開皆是如此考量,在制定軍事行動計畫上,賦予印太司令部更大權力,更提出了有關美臺軍艦互訪停靠、臺灣海巡與美國海岸防衛隊合作的可行性評估。顯然,在兩岸軍力和經濟實力傾斜於中國大陸的局勢下,從川普到拜登的美臺關係似乎獲得實質深化。

但以地緣角度來說,臺灣在地緣政治經濟樞紐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其實力和動機,而是來自於其地理位置的敏感性,以及就是美中兩大地緣戰略強國的行為極易影響到臺灣內部所致。所以一般來說,地緣政治經濟樞紐是因其地理位置而定的,在界定對重要地區的進出通路、或不使其他國家取得資源方面有特殊角色。

就臺灣的地緣戰略而言,有時候,一個地緣政治樞紐可能扮演重要的區域防務盾牌,比如現在常談到的「刺蝟戰略」或「豪豬戰略」;但有時候,一個地緣政治樞紐的存在,也是可以對一個活躍的地緣戰略強國產生很重大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影響的,像是以臺灣做為跟中國大陸體制差異的對比。

之前就有來臺交換的陸生在回中國大陸後私下透露,認為目前兩岸分治的「狀態」似乎也沒什麼不好(但在來臺交換前則是認為就跟中共官方說的一樣,兩岸必須也終將統一)。這也是向來有學者主張,臺灣不應過於親美或親中、也不應一面倒的對美中任何一方採取抗衡或扈從策略,而應妥善於兩大強國間發揮地緣樞紐的理由之一。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