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交織中 台灣宗教界攜手推動道德重建與社會和諧
文/劉正廷 圖/楠西萬佛寺提供
宗教自古以來便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既代表著信仰,也在心靈層面為人們提供深遠的支持力量。在台灣這片多元文化交織的土地上,各宗教雖信仰迥異,卻能彼此尊重、和諧共存,展現不同文化與信仰間的相互包容與理解。台灣宗教聯合會執行長暨楠西萬佛寺方丈法藏和尚,多年來致力於促進宗教間的合作與對話,期望藉由匯聚宗教力量,推動社會和諧,以宗教安定台灣人心,以宗教促進社會文明。
近日,法藏和尚拜會台北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隨後並與其雙胞胎弟弟-真耶穌教會信徒黃得恩弟兄,進行跨宗教的深度交流。兩場對話不僅深化宗教信仰的理解,更為當前社會問題提供富有智慧的解決之道。
拜會台北保安宮:國定古蹟與宗教藝術 神佛護民之地
此次拜訪台北保安宮,法藏和尚積極推動跨宗教的合作,廖武治董事長親自導覽,從泉州同安香火淵源、到保生大帝懸壺濟世神蹟,乃至保安宮建築於
二○○三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的殊榮。隨著時代變遷,保安宮延續眾神庇佑的香火,同時也賦予宗教人文新的價值。
每逢大年初一,保安宮的「國運籤」成為許多民眾的共同記憶,成為台灣新年的象徵之一。採訪當日,亦見到眾多外國遊客前來參訪。保生大帝醫護濟世的精神,透過古蹟巡禮廣泛傳播至台灣和東南亞,使保安宮成為民眾及遊客來台必訪的信仰聖地。
廖武治董事長指出,保安宮長期肩負守護民眾信仰的使命,但如今也和其他宗教面臨新世代傳承的挑戰。法藏和尚表示認同,並強調宗教不僅是信仰的寄託,更是道德教育的基石,有助於年輕一代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找到內心平衡,避免陷入金錢與物質的迷惘。當前詐騙問題層出不窮,反映出民眾對道德的疏離和社會的不信任,因此,加強宗教通識教育已迫在眉睫。
宗教善惡因果教育:跨宗教的道德重建
法藏和尚多次強調,宗教間的合作是應對現代社會問題的關鍵。他近年來持續拜訪各大宗教長老,從佛教、道教、宮廟、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積極推動各宗教之間的對話,讓更多人認識到宗教的共同價值。他認為,解決如詐騙等社會問題,不能單靠法律與懲罰,還需從道德和自律角度入手。
法藏和尚在此次交流中提出對道德重建的看法。他指出,宗教教育若要在台灣持續扎根,必須更多方融入當代生活,使年輕人能夠從多元文化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例如,透過益智答題方式舉辦「百萬神知識‧全民大學堂」善良擂台賽活動,將不同宗教知識與年輕人喜愛的競賽形式結合,激發年輕世代對宗教的興趣,讓宗教成為心靈支柱與生活智慧。
法藏和尚進一步說明,過去宗教教育是人們獲取道德規範的重要途徑,而隨著世俗化發展,宗教在教育中的地位漸被邊緣化,導致道德感的淡化。宗教應該成為道德政策的重要支柱。他認為,政府可與宗教界合作,共同推動深層的道德教育,增強社會的道德底蘊。
他強調,詐騙等問題的根源不僅在於法律的疏漏,更在於社會整體的道德滑坡。宗教的力量在於引導人們自我反思和自律,這是法律難以達成的目標。通過強化宗教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可以幫助年輕一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根本上杜絕詐騙等問題的滋生。
雙胞胎兄弟的對話:佛教與基督教正向激辯
很少人知道法藏和尚竟有一位基督教的雙胞胎弟弟,為整場對話再掀高潮。身為真耶穌教會的黃得恩弟兄與法藏和尚,出生四十天就被不同家庭收養,兩人雖信仰不同,但他們在人生觀與道德價值上有著深刻共鳴。這種跨宗教的兄弟情誼,不僅展現兩人對信仰的堅持,也為社會提供一個宗教共存的範例。
在交流中,黃得恩弟兄指出基督教與佛教在愛與包容、個人自律等道德觀點上存在共通之處。雖然兩宗教在終極信仰上有所不同,但在提升社會道德和關懷弱勢方面的使命一致。他認為,年輕一代的宗教疏離感加深,跨宗教合作或能重新喚起他們對信仰的關注。
宗教與社會的深層連結:宗教文化帶領社會文明
法藏和尚與黃得恩弟兄共同強調宗教在當代社會中的責任。他們認為,現代社會中的詐騙、道德崩壞及人際疏離等問題,皆源於人們對內在道德力量的忽視。宗教不僅是信仰的依託,亦是幫助人們尋找人生意義、強化自律的指南。
法藏和尚表示,未來他將繼續推動宗教間的合作,尤其是在道德教育和社會服務方面。他提出建立跨宗教對話平台的構想,讓各宗教共同討論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以創造一個更加和諧、有道德自覺的社會。
黃得恩弟兄也表達基督教在這樣的對話和合作中願意發揮的作用。他相信,宗教的愛與包容能為社會帶來更多希望與力量。雖然宗教間存在差異,但正是這些差異促成互補與合作。他呼籲各宗教攜手合作,為道德重建貢獻力量。
宗教的公共性與人道精神
這兩場對話反映出台灣宗教界積極面對時代變遷、推動社會共融的努力。台灣不同宗教不僅在信仰中傳承人道精神,還在社會公益和文化教育中展現強烈的責任感。未來,台灣宗教界如何持續在多元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將是值得持續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