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麟
民生經濟最大的訴求,就是政府的施政方案,要以照顧弱勢族群為核心,扭轉過去長期以來給人一種政策面較偏向於財團與企業的印象,才能挽回各界掌聲。
近幾年來,受到疫情、通膨與區域戰爭影響,全球經貿環境惡化,經商不易,競爭力減弱,貧富差距擴大,百姓生活痛苦指數不斷上升,如何帶給人民一個安定平穩的生活環境,是政府的責任。要如何解決失業問題,改善經濟生活,需要制訂一個良好的政策,紓解工商企業的經營困境,才能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
台灣歷經「經濟」與「產業」改革的快速成長階段,早年所推動的「十大建設」,奠定了今日發展奇蹟,更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列於發達中國家行列。隨著經濟成長與研發創新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化國家,無論是半導體、電機電子、成衣紡織、石化鋼鐵工業等,在世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立起國際級知名品牌。
台灣的經濟發展令人稱羨
後續在經濟高度發展與勞工薪資成本逐漸提高下,勞動力密集度較高的傳統產業,因此面臨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造就許多台商向世界各區域尋求海外營運機會,其中以勞工密集度較高的產能移往「中國大陸」為首要選項之一,加劇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經貿頻繁交流,尤其是農林漁牧業、勞力密集輕工業、ICI產業等,成立了上、中、下游共榮產業鏈。
台灣的經濟發展成果,令許多國家稱羨,隨著全球貿易障礙的消弭,製造業朝向全球化方向發展,在世界經貿文化浪潮中,將面對更多的競爭與挑戰壓力,此時此刻也是台灣知識經濟起飛之際,歷經多年以來的世界產業分工合作,台灣在這競爭的經貿環境中,造就了「高科技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的代工製造脫穎而出,塑造出許多世界級品牌。
時至今日,全球面臨通膨與不景氣循環的無情衝擊,製造業外移與海外接單不順,再加上區域性戰爭與少子化因素,勞動生產力不濟,產業相繼外移,導致金融體系壞帳比率偏高,使得低迷的景氣雪上加霜。因此,今日推動「民生經濟」產業,以改善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效率,已達社會福利均普極為重要。越是大環境不佳之際,百姓對於「民生經濟」的渴望需求越是敏感。政府存在的功能,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人民一個繁榮富裕又安心平穩的生活環境。
高漲的房價與電價 帶動生活物價不斷上漲
「通膨」對於百姓食、衣、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影響很大,台灣至今不斷面對「房價」與「電價」的調漲趨勢,民生商品價格也順勢上升,百姓對於生活物價的波動敏感度,絕對是超出政府所公布的CPI數據感受。可由一顆雞蛋的價格起伏變化,或不斷跳躍式的房市價格,就可以了解到政府部門對於民生事務的執行政策。
這幾年,台灣的房市的價格指數,已遠遠地超過生活物價,更超越上班族薪資所得,如今購屋民眾的年齡層也出現明顯延後,這就是最明顯例子。綠電政策發展下,造成電價不斷地調漲,然而綠電供應不足,結果又必須加大燃煤與天然氣的發電補助,造成PM2.5以及CO2廢氣的排放廢氣大量增加,其又與二○五○的淨零碳排目標相違背,因此最終唯有「核電」與「綠電」相互搭配,才是最穩定妥當的能源發展政策。
企業所關心的「五缺」問題,包括缺水、缺電、土地、人力以及技術等問題,長期以來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其對於外資或本土企業的投資規劃,一個完整與五全具備的經商條件是很重要的。如果這五種條件,皆無法滿足企業營運所需,就不可能選擇在台置廠,也影響到許多人的就業問題。
而全球經貿環境惡化,區域性政治衝突有增無減,甚至於無法在短時間內停止,受到衝突紛爭影響,生活物價不斷攀升、房價飆漲,百姓薪資所得偏低,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勢必更加不易。政府施政需以「民生經濟」為首要方針,致力維持一個穩定的生活物價與合理房價,讓每個人都能安心與放心,生活在這無憂無慮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