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關稅海嘯,台灣人想不想說「奉陪到底」?

全國話題 即時政治 國際視野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5
(1)

文/何溢誠

美中關稅戰持續延燒,雙方你來我往、僵持不下,互徵145%關稅,形同中美兩強堅壁清野、脫鉤斷鏈。然而,隨著事態發展,也有不少觀點認為,川普政府只聚焦貨物貿易恐怕忽略了其他產業帶來的衝擊。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美國政府以縮小貿易逆差為藉口,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卻未提及其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巨大順差,當前貿易衝突可能在多個方面對美國服務貿易帶來衝擊。

例如,大陸國家電影局早前也放風聲,將要限制美國電影在大陸上映,美國電影產業立刻有感。大陸官媒《日月譚天》就在評論文章中認為,只是放風「適度減少引進」,美國股市就有立竿見影的反應,說明大陸在電影方面出招擊中美國軟肋。其背後的原因不外乎,大陸廣大的電影市場消費力以及近年來突飛猛進的電影產業,今年以來爆火的《哪吒2》就是力證。

評論還分析指出,美國與全球大多數經濟體都有服務貿易順差,2024年順差總額近3000億美元,其中包含數百億美元對中服貿順差。美國以有逆差就是吃虧為由挑起貿易戰完全站不住腳;大陸在對美逆差的服貿領域進行反制,是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會讓對方切切實實地感覺到痛。

說到服貿,台灣人民並不陌生,由服貿協議引發的太陽花運動至今影響台灣社會至深,看著當年還尚未有規模、成氣候的大陸相關產業,如今已能刺痛美國,刺痛好萊塢,不知道當年痛批服貿協議的那批人作何感想?

台灣是淺碟型經濟體,在當今中美兩強爭霸格局之下,無論是兩岸產業結構還是市場需求,台灣都別無選擇!相信台灣老百姓也期待有一天也能喊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多麼解氣和痛快。

專欄作家 何溢誠

學歷:波士頓大學商學院博士後研究、復旦大學新聞學 博士、台灣大學法學 碩士
經歷:太平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院長、財團法人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副所長、《旺報》特約記者、《中國時報》特約主筆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5 / 5. 評分人數 1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