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下,科技巨頭集體沉默 背後恐藏「政商勾結」升溫

全國話題 國際視野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金洪基

美國科技巨頭 CEO們對川普「關稅政策」大多保持沉默模式

隨著川普決定將既有的互惠關稅政策「延緩 90 天」實施,外界對於科技巨頭 CEO們異常沉默的背後原因投以高度關注。雖然尚未有明確證據,但外界普遍推測,這些CEO表面上保持緘默,其實私底下正針對白宮與國會進行激烈的「幕後協商」或遊說行動。這可說是美國版「政商勾結」的另一種樣貌。

即便市蒸發逾兆美元,也持續「沉默」

儘管自身企業因股市暴跌而損失數兆美元,包括蘋果 CEO 提姆・庫克、Meta CEO 馬克・祖克柏,以及其他科技企業的領導人,迄今未對外發表任何公開聲明。即便蘋果因股價下跌而失去市值第一的寶座,被微軟超越,庫克也選擇保持沉默。

不只如此,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Google CEO 桑達・皮查伊(Sundar Pichai)、庫克與祖克柏等人,至今皆未對川普的關稅政策發表意見。反倒是皮查伊與祖克柏仍持續在社群媒體上發布有關AI的資訊與文章。

考慮到川普總統上週宣布關稅政策後,這些被稱為「華麗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的科技公司市值合計蒸發數兆美元,這種一致的沉默顯得相當詭異而不尋常。但根據當地分析師指出:「這些科技領袖的沉默背後,其實隱含著精密的計算與邏輯。」換言之,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政局變得極為不穩,在這種情況下,各家公司難以針對政治決策一一發表立場聲明,因為「必須考量總統的善變」。事實上,總統今天說的話,可能在一小時內就被推翻或失去意義。

然而實際情況是,科技企業CEO們並非真正保持沉默,而是在幕後積極進行遊說,只是對外不表態罷了。曾任2008年總統大選中參議員約翰・馬侃(John McCain)的幕僚、現為華盛頓D.C.政治戰略家的妮姬・克里斯多夫(Niki Christoff)在接受《WIRED》訪問時表示:「關於貿易規則的戰略制定與與川普政府幕僚的談話,大多透過秘密管道進行。」她強調:「許多 CEO 都會透過私下電話進行談判與溝通。」

透過「秘密管道」特定品爭取關稅豁免的猜測

在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期間,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曾為了貿易與移民等議題進行遊說,與川普通過建立直接關係保持溝通。因此,有人推測「庫克如今仍可能使用當時的直通管道」。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也有類似情況。他雖未出席川普的總統就任典禮,但據悉,黃仁勳上週出席了川普位於佛州海湖莊園(Mar-a-Lago)舉辦的募款晚宴,該活動的門票價格高達每人100萬美元。緊接著,白宮隨即撤回了原本打算對輝達部分銷往中國的晶片實施的出口管制計畫。

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圖:TechCrunch)

這些科技企業的代表大多透過「非公開的秘密管道」進行遊說,以爭取特定產品的關稅豁免。正因如此,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利益往往難以一致。例如,輝達(NVIDIA)成功爭取到針對其GPU半導體進口的關稅豁免,但這與蘋果所追求的方向又不盡相同,特別是考量到蘋果供應鏈的複雜性以及對中國的高度依賴,更是如此。

因此有分析指出,「科技巨頭的目的並非對整體關稅制度提出全面立場,而是希望自家產品能夠獲得豁免」。

根據產業媒體《Wired》的報導,另一方面,科技企業的執行長們也容許類似「企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這類貿易組織,代表包含Alphabet與亞馬遜等多家大型科技企業,進行更廣泛的遊說活動。

實際上,企業圓桌會議執行長喬舒亞・博爾頓(Joshua Bolten)已發表聲明,呼籲美國行政部門應儘速與貿易夥伴達成協議,並推動「合理的豁免措施」。這個組織在美國的角色,類似於韓國的「全經聯」(全國經濟人聯合會,韓經聯的前身)。

薩蒂亞納德拉:「無論經濟或社會如何變化,我們都會適應」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等銀行家,則公開批評關稅對經濟造成的持續負面影響。億萬富翁對沖基金投資人比爾・艾克曼(Bill Ackman)也忙著每天在 X(前 Twitter)上發布類似內容的推文。

然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大多數大型科技公司執行長卻選擇了保持沉默,袖手旁觀。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亞馬遜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曾表達擔憂,認為亞馬遜龐大的第三方賣家網絡(如電商平台)最終可能會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此外,上週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以及前任執行長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也在接受 CNBC 記者安德魯・羅斯・索金(Andrew Ross Sorkin)專訪時,提及對關稅政策的看法。

當時巴爾默向索金表示:「我在大學時學過一些經濟學,從這些知識來看,我知道關稅將會帶來混亂,這樣的混亂對民眾衝擊很大。」

然而,納德拉則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與其批評關稅,他反而將這次訪談視為宣傳微軟人工智慧實力的機會。

他說:「從短期來看,不論會發生什麼事,不論將出現什麼樣的調整,我們正在供應一種前所未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商品——『智慧』。這與關稅政策無關。」

納德拉還強調:「我們現在最關心的是,未來 25 年到 50 年之間,全世界會需要多少運算能力?我想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會一步一步前進,無論地緣政治或經濟如何變化,我們都能做出相應調整與適應。」

他的言論,顯示他對關稅等外部政策變數並不特別在意。

特別公開批評川普關稅政策的伊隆・馬斯克(圖:Getty Images)

馬斯克「異類」發聲 公然批評關稅政策

然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個例外。他親自呼籲川普總統撤銷關稅,甚至更進一步,毫不掩飾地批評川普的首席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稱其是「蠢蛋」,甚至說他「比一袋磚頭還要笨」。雖然馬斯克事後道歉,但他補充說:「這個比較其實對磚頭太不公平了」,讓這句「道歉」顯得毫無誠意。

馬斯克之所以如此反應強烈,是因為納瓦羅曾貶低特斯拉,說它「不是汽車製造商,而只是汽車組裝商」,因此馬斯克憤怒反擊。

事實上,特斯拉在生產上高度依賴美國以外來源的廉價零組件。然而,馬斯克一直主張「特斯拉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國製汽車」。對此,輿論普遍認為,馬斯克針對關稅的發言明顯是出於「自利」考量,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不久之前,許多大型科技公司還會針對重大社會或政治議題發表公開聲明,強調自己不僅關心公司利益,也關注公眾。但《紐約時報》指出:「這些發言大多只是表面功夫,假裝關心公益而已。」

報導進一步指出:「對這些公司來說,表面上保持沉默、私底下進行遊說活動,已經成為潛規則。尤其在面對一位特別善變的總統時,更是如此。」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