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差不多、負責到當責 「差不多文化」在作崇

從差不多、負責到當責 「差不多文化」在作崇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4.7
(6)

文:邱文通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類似太魯閣號列車出軌的工安意外事件總是層出不窮?為什麼不該發生的事情卻一再發生?很多人不禁會問:「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答案是──「差不多文化」在作崇,既沒有負責(responsible)的精神、更缺乏當責(Accountability)的內涵。

胡適先生有篇很有名的短文<差不多先生傳 >,文中寫道:有一天,差不多先生忽得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家人急忙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差不多先生知道尋錯人,但病急心焦,心想:「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結果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太魯閣號列車出軌釀禍,造成四十九人死亡、兩百一十八人輕重傷的慘劇,其實就是施工單位的「差不多文化」所致。誠如胡適說的:「 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

圖為太魯閣號搶救現場。
上圖為太魯閣號搶救現場。

因此,要減少或避免太魯閣號列車出軌悲劇重演,首在革除「差不多文化」之弊。除弊的第一道功夫,在於建立並實踐責任制度。列車出軌後,交通部長林佳龍請辭,有人認為沉痾已久,究責不在部長,有人表示歷史共業,政黨何必惡鬥?這般說法,正是縱容責任制度、敗壞責任政治的元凶;不論誰當家,出事應負責,這才是建立並實踐責任制度(政治)的具體表現。

然則,負責不夠,還需第二道功夫,那就是更積極的當責。當責的意義,是從原本消極的事後追究責任,提升到積極的事前承擔責任。真正的「當責文化」,並非事後嚴厲追問:「做不對、做不好,到底誰該負責?」而是在事前規劃與工作進行中,積極且正面地問:「要做對、要做好,誰主其事、如何做到?」

換言之,當責者是想盡辦法要確保「最終成果的最佳化」。試想人人凡事自問:「我還能做些什麼,把事情做對又好,符合期望的成果?」那麼,人禍即使不能全免,至少也會大幅減少!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4.7 / 5. 評分人數 6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