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彥竹 /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提供
民以食為天,餐飲市場歷年不衰,每年仍有許多餐飲業者歇業,然而走向科技普及化的世代,外送平台的服務崛起,竟狠狠地在微薄的餐飲利潤中,站穩中間商角色,而台灣兩大指標性外送平台,幾乎壟斷台灣外送市場,究竟是利還是弊?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隨著餐飲業持續展店及推出新品牌,加上宅經濟風潮帶動外送平台興起,推升餐飲業營業額,2019年達8116億元(其中餐館業占八二.五%,飲料店業占十二.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占五.三%)。
餐飲藍海,外送平台站上5%營業額,一年400億市場歸屬於此,看似一片藍海,餐飲業者不計其數的加入平台,卻在今年四月份,無預警宣布外送員給薪結構改變,讓外送夥伴叫苦連篇,曾經的外送夥伴月入8萬好行情,可能硬生生砍半,目前為薪資結構改變,未來其餘決策改變,是否被壟斷的台灣外送市場,也只能照單全收?
薪資結構制度改 說減薪就減薪
兩大外送平台Foodpanda、Uber Eats不約而同在今年度大改外送員給薪結構,包含Foodpanda將原本固定給配送費方式,改以浮動付費,業者雖稱可讓願意接遠單的外送夥伴收入更好,但仍引發外送員群起抗議,整體薪資換算,收入變少的可能占大多數,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籌備主任委員陳昱安說到,在平台調整的新制上,許多的薪資換算都是浮動不透明的,甚至出現同地區,高公里數反而領取較少報酬,更有提前為夥伴預估的費用,成單後,直接出現十五元價差,所有的不平等,皆由外送夥伴自行吸收。
以Foodpanda官網公布最新報酬結構,以雙北地區為例,原每單收入固定為單件45元,穿戴官方指定服裝、箱包的廣告費用增加五元,以及額外接單里程獎金五元起跳,每單合計有60元起跳;但在今年四月十六日後,每單配送費、區域動態費,透過AI預測各城市及時段供需浮動,另加上消費者回饋費5元、廣告費則降為5元,費用區間從5元至60元不等,平均每單22元。
「改新制以後,我做一樣的事情,直接少了快三萬啊!」隨機詢問Uber Eats外送夥伴,得到的回覆,基本上減薪是理所當然。Uber Eats先在桃園、新竹試辦尖、離峰時段收入差別給薪,現已宣布全台都適用新制,以鼓勵尖峰時間增加外送夥伴意願名義,給予差別性的外送薪資,也讓原先利用空閒時間賺取利潤之美意漸漸轉向。
平台系統、客服不周全、餐飲業者來買單
外送平台興起後,電視新聞不時能看到平台外送員車禍、與商家糾紛事件,「這是即將到來的訂單,請先不要準備喔!」這是Foodpanda合作店家會看到的預備訂單,顯示客戶訂餐內容,但是還未成功配對外送夥伴,所以純粹預告,但是每當訂單一成立,外送夥伴已經同時到達現場,對於外送夥伴的立場來說,已經花費了許久的交通時間抵達店家,為什麼還沒有開始準備餐點?而對於店家來說,訂單剛成立,卻被外送夥伴催趕製作時間,事實上,事出來自系統配對顯示的不及時,往往造成紛爭,使得新聞事件上演,成了只有店家才理解的苦衷。
然而除了等候糾紛,在訂單配對失敗後的成本,也由店家摸摸鼻子吸收,「外送棄單,本店有十片雞排,請鄰里們有需要的可以來自取。」這是在臉書社群的鄰里社團中炸雞店家的發文,外送夥伴配對失敗、顧客棄單,甚至是惡意客訴,幾乎都由店家自行吸收處理,如有需要申訴,確實有管道,但是過程瑣碎繁雜,對於忙碌的餐廳業者,幾乎只能自認倒霉。
如有任何餐點疑慮糾紛,也因為資訊傳遞上無法即時、公正,時常由平台客服人員單方面判斷,以消費者為重的前提下,基本上遇到惡意客訴買家,只要點選沒有收到某些品項的餐點,同樣也由店家吸收,在此不平等的待遇下,卻也因為市場上沒得選擇,持續做冤大頭。
行銷活動掐脖子 店家利潤近乎全無
除了外送平台每月固定上架費,每一訂單基本抽成35%,以薄利餐飲業來說,幾乎已是打著純廣告行銷心態來維持超薄利營運,然而在餐飲業者越來越多上架的情況下,給予消費者瀏覽的版面位置,也隨之成為重要的爭奪寶位,因此,外送平台祭出的「買一送一、滿額折扣」超殺行銷活動,不參加,就等著空單。
手搖飲餐飲業者陳小姐說到,連接外送平台確實可以增加銷售量,但是平台行銷活動頻繁,在業者不得不參加的狀況來說,對於門市營運的消耗其實相當大,平台優惠活動養成許多挑選買一送一的顧客,每日數十杯飲品為優惠訂單,為此增加人力,入不敷出,不增加人力,勢必影響現場客人,實在兩難。
Foodpanda母公司表示,2020年全球首季訂單較2019年倍增,營收達約新台幣170億元,年增92%,其中亞洲地區營收達約新台幣66億元,年增198%;Uber Eats則是需求量大增135%,逐年創新高。
對於台灣外送產業藍海,由兩大平台壟斷,營收日日高升,卻以變相降低外送夥伴成本、減少餐飲業者利潤,兩平台幾乎同時公佈薪資改制公告,無以制衡的市場,如果沒有相關政府機關出面捍衛勞動、餐飲業者權利,是否還能期待新創事業模式蓬勃,帶給餐飲產業好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