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彥竹 /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提供
台灣外送平台幾乎為兩大品牌壟斷,也在不約而同改薪資計算制後,勞工權利問題浮上檯面,不只如此,因應外送商機而衍生的雲端廚房,也埋下食安、餐廳管理隱憂。
近年不時就有外送平台夥伴穿著綠色、桃色制服群體上街抗議,然而對一般民眾來說,或許無感,不知其遭受的待遇為何,「或許之前有人被報導過,因為接外送案件,可以月入十萬,那是在過去透明的舊制度中,每個月工作四百小時,才能達到的業績,並不表示外送夥伴都很賺錢!」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籌備發言人蘇柏豪說到,在工時超越一般上班族三倍、職災危險超過十倍的情況下,被認為是輕鬆賺,真的很冤枉,而在辛苦努力的血汗工作下,又頻頻被以模糊的方式降薪,甚至快要比最低勞資還低,真的很希望受到基本的勞工保障。
承攬與僱傭模糊 能有專法足矣
因為工作性質,大部分時間在馬路上穿梭,危險性極高,時常有車禍事件發生,但是以大品牌外送平台UberEats、foodpanda等,都宣稱與外送員屬於承攬關係,並非僱傭關係,所以外送員除了法規規定機車強制險外,並無法享有勞健保,即便兩平台在台灣皆已營運超過五年,仍然採此合作方式,對於發生職災缺乏安全保障,外送員的勞健保還得自行設法加入當地縣市的職業工會。
「承攬」契約指的是當事人約定後,由其中一方為他方完成工作,工作完成後給付報酬的契約,承攬人還需要提供場所、設備或材料等;「僱傭」契約則是由受僱人提供勞務,且接受雇主的指揮監督,對於雇主有從屬性,受僱人需服從雇主的指令。在僱傭關係下,雇主有為受僱人加保勞健保等義務,承攬契約則否。
蘇柏豪表示,雖然平台皆打著承攬關係,表示外送員可自由上線接單或拒接,但實質上平台設有的薪資計算模式,已經變向規範外送員行為模式,例如拒接單量太多,會無法領取達標獎金、未衣著品牌服飾,無法領取行銷獎金等等,利用各項目拆分給薪,來誘使外送員乖乖聽話,也讓食物外送員在這門新興生意中的承攬或僱傭角色,難以完全劃分,甚至有「假承攬、真僱傭」的批評聲浪。
蘇柏豪說到,此為新世代的新創產業,法規為此有所修訂,才是時代轉變應該要跟進的正軌,但也提到如果在承攬與僱傭關係中間,新增一勞工關係定義,或許會讓三者定義都出現模糊地帶,所以期望政府可以正視此案,針對新創模式有專法,也是保障勞工權益的一大步。
新創模式起 衍生商機成灰色地帶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說到,即便在勞工制度上有些許疑慮被探討,但是此新創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他指出,外送平台做出一媒合的要點,此需要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模式,「要有人提供外送、有人使用外送、有人服務遞送。」過去許多店家有自行的外送部隊,但是在外送平台興起後,仍然上架平台使用他人的外送服務,即便會被抽取營收,但是在店家有效評估效能過後,外送平台仍是提供相對有效益的空間存在。
然而在外送專業度上,也因為外送平台興起,也有所提升與鑽研,例如店家的包裝精進、外送員的保溫箱配置及飲料架擺放等等,並且在景氣不好的大環境下,讓零工經濟得以紓緩些許。
並且因為平台線上接單的特性,出現了不少共享廚房、雲端廚房,不需要店面,可經營於租金相對較低的環境中,甚至連名店也可設立不同處的加工廚房,讓原本附近沒有該店門市的住戶,也可以享用到相同的美味,這就來自於品牌設立的加工廚房,成為了品牌快速拓展的根基。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有創意,但是在資金上不一定足夠,如果有共同廚房,不同料理、相同食材,這樣不僅可以省下空間分租成本,連食材叫貨都是分擔的關鍵。」李世珍提到了因為平台而興起的商業模式,有的人開啟了共享廚房服務當房東,也有不少小資創業,讓這樣的新興行業有衍生商機出現。
但是他也提到,無法告知台灣目前有幾間雲端廚房興起,同時表現出無法可管的隱憂,一般餐廳營業,都會經過機關單位評估消防設備、營業登記等等,但是可能隱身在大廈或是自家廚房的雲端餐廳,等於毫無備查可能,甚至連數量都難以核定,以食安問題來說,到底歸為地方衛生局?衛福部?甚至其中使用到人力的勞動關係查核,也呼籲政府需要趕緊研擬此問題,避免有任何安全問題在未來難以收拾。
而對於此新興事業興起,李世珍表示靜觀其變,由市場做決定這樣的發展是否妥當,但是與蘇柏豪有相同想法的是,還是需要有政府給予一定的保障,在安全的範圍下讓新創產業盡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