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傳播,是超越國界的,但阻擋病毒的蔓延,也有賴國際間的合作。反觀兩岸,中共國台辦宣稱願盡最大努力,幫助台灣民眾儘快戰勝疫情,兩岸會因此「化干戈為玉帛」?
作者: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多次指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說得沒錯,而其中最大的變數,恐怕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讓我們看到全球化態勢的銳不可擋。因為病毒的傳播,是超越國界的;阻擋病毒的蔓延,也有賴國際間的合作。
新冠疫情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命犧牲,而且影響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回顧二○二○年的世界經濟,除中國大陸外,主要經濟體都呈現負成長。中國大陸因「武漢肺炎」一詞成為眾矢之的,日益升高的國際反中氣氛,幾乎演變成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筆下的「文明衝突」,也加速中美兩強走向「修昔底德陷阱」。
中共發動「疫苗外交」引發大國相互較勁
但機遇和挑戰並存,中共以「封城」之舉,展現危機處理能力,並率先推動「疫苗外交」。中共外長王毅四月初透露,中國大陸已經向全球八十個國家、三個國際組織提供疫苗援助,並出口疫苗至四十多個國家。中共提供國產疫苗的主要對象是開發中國家,目的有二,一是配合「一帶一路」戰略,二是凸顯南北貧富差距,並展現中共扮演「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角色。
美國拜登政府形容中共是「美國二十一世紀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考驗」,故當然不會坐視中共捷足先登,為後疫時代進行戰略性的「超前部署」。事實顯示,中共「疫苗外交」已延伸到一向被視為美國後院的中南美洲,而緊隨中共之後的俄羅斯,也搶先對歐洲國家提供俄製疫苗。
基於擔心中俄推動「疫苗外交」將造成地緣政治板塊移動,美日印澳四國領袖在二○二一年四月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視訊高峰會上,決定集中資金和資源,於二○二二年底前,在印太地區配送十億劑新冠肺炎疫苗。拜登政府隨後證實,美國將於未來六週內釋出兩千萬劑新冠疫苗,在六月底前對外供應總數將達八千萬劑。
「疫苗外交」會成為大國之間影響力競爭的核心要素,確實讓人難以想像;但在競爭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國際關係當中屬於合作的另一面,尤其針對非傳統安全議題。現任美國政府與前任不同,拜登在持續與中共競爭的同時,仍保留中美雙方在疫情防控、氣候變遷及共同維護國際組織的合作空間。
兩岸只有對抗無對話 在疫情肆虐下更顯艱難
我認為,拜登政府堅持採「戰略模糊」的兩岸政策,其中一個主要動機,就是避免中美關係因「台灣問題」,走向兵戎相見的不歸路。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即指出,美國認為需要發展「對中穩定競爭框架」,而中美競爭不必然導致衝突,且避免衝突才符合雙方利益。最重要的是,美國與中共保有公開互動管道,可以開誠佈公找尋雙方的合作領域。
反觀兩岸,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只有對抗,沒有對話。中共國台辦雖透過「隔空喊話」的方式,宣稱願盡最大努力,幫助台灣民眾儘快戰勝疫情;但我方陸委會的回應卻是一句「不必假好心」。我想在中共軍機不斷擾台,以及阻我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情況下,台灣很難區隔對岸的意圖。
兩岸雖同文同種,但隔海相望,疫情也沒有讓兩岸產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感受;相反地,政治分歧拉開了兩岸民心的距離,幾乎到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地步。
我認為民心的背道而馳,對兩岸關係造成的傷害,比病毒還要可怕。除非兩岸執政當局決定以戰爭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否則就要設法消除因疫情而變本加厲的兩岸民意對撞。如果國際關係可以經由抗疫合作,「化干戈為玉帛」,那兩岸關係為什麼不可以?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