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定亞
封城這句話,第一次聽到是在大陸疫情爆發的時候,但台灣沒有封城哪來的解封?這個「解封」的用詞讓筆者相當困惑,到底是誰說的?還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明的?台灣正處於三級警戒,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降級或是解除警戒。
就像是日本頒佈或取消緊急事態宣言,也沒用封城或解封來形容,更離譜的是指揮中心7月13日宣布,全台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但有條件鬆綁,馬上又創造出一個新名詞叫「微解封」,在媒體推波助瀾下,每天的新聞就一直看到微解封可以如何?微解封哪個縣市可以怎樣、不能怎樣?民眾可以爬山,但不能去玩水?表演場所可以表演,但不可以有觀眾、可以看電影,但不能室內群聚、可以到健身房健身,但不能共用器材。。等等荒腔走板的鬆綁條件,讓民眾感到無所適從,政府不斷跟老百姓宣導要同島一命嗎?只要地方還有零星的確診數,降級或解除警戒要全台一致,怎麼又變成各縣市政府可以自行彈性決定,地方政府應該也是一頭霧水,當然解封只是一個說法、一個用詞,相信台灣的疫情減緩、警戒解除也是所有民眾殷殷期盼的。
不知道是政府還是媒體,常常在創造新名詞,疫情的決策一變再變叫做「滾動式修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的數據,都可以出現令人匪夷所思「校正回歸」一詞,這是否是在告訴民眾數字會說話,但不見得是實話?
自從2020疫情開始以來,台灣將近有一年半的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對抗新冠病毒,政府一路打著中央集權牌,從嚴格控管防疫用品,成立國家隊集中買進口罩、酒精、消毒水,再集中賣出,避免有心人士大量囤積哄抬價格,由政府統一買來賣,讓民眾可以到藥局排隊購買,這樣的方式在民主國家、自由市場上實屬罕見,甚至還可以輸出口罩捐贈給其他國家,除了做好、做滿防疫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防疫實力外,長達八個月的本土零確診,儼然讓台灣成為世界級的防疫模範生,不過於此同時也讓台灣中央政府的權力大大倍增,合理化所做的一切事情,有一種藉防疫之名行權力擴張之實。
儘管有再懂公衛的地方首長、官員或是地方防疫專業的人士,也都只能乖乖聽命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示,我們也看到台北市長柯文哲偶爾酸一下中央的防疫缺失,還會被某特定的媒體、網軍修理的很慘。
指揮中心因防疫表現太過於自滿而鬆懈,導致決策上出現嚴重的錯誤,在調整放寬機組員3+11的隔離規定造成破口,這樣的疏失,讓一直擋在邊境外的病毒有機可趁,於今年五月爆發數起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全台疫情急遽大幅升溫,各縣市相繼淪陷,指揮中心措手不及,發佈全台三級警戒,至今造成全台七百多人因染疫而死亡,目前只有指揮官陳時中口頭承認為3+11負責,但沒有任何政府高層願意負起應該負的政治責任,七百多條人命到底誰要負責?我們常說防疫視同作戰,也許是這樣所以沒有陣前換將,筆者同意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提到,任何社會出現戰爭或瘟疫時,政府的權力都會擴張,可以感受到目前執政黨正是如此。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