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逢鳴
三級警戒維持至今已超過二個月,雖然指揮中心宣佈(7/26)將解除三級警戒並開放餐飲業內用,但台北市、新北市仍決定不開放「內用」。
根據各種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是這波疫情受到最大衝擊的產業之一,也是最首當其衝的產業。近年台灣的餐飲業已經逐漸朝向服務導向,不只好吃,服務品質和用餐環境也是消費者注重的一環,因此,在不能提供內用的限制下,外帶的服務及環境體驗幾乎為零,讓許多餐廳引以為傲的服務精神都無用武之地,而餐點品質也因運送過程的時間及搖晃變得不再像店內食用那麼可口;除此之外,外送平台對於每份餐點的抽成比例高達三到四成,餐飲業者為了存活,也只能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在沒有辦法體驗服務,餐點品質下降卻又必須支付同等價位的情況下,導致消費者對於外送的餐點價值產生質疑,消費同樣費用的餐點卻只能吃到爛貨的感受相當難過,許多餐飲業者也不禁要問「外送真的是餐飲業的數位轉型之道嗎?」
筆者認為,加入外送平台並非是餐飲業數位轉型的正確方法,當然不是說做外送不好,在面臨顧客無法上門又毫無訂單的情況下,外送平台似乎是唯一能立即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是許多業者進入外送市場之後,漸漸發現外送並不是可以持續性經營的通路,頂多只是彌補一些虧損的方式而已,那麼真正可以讓餐飲業進行數位轉型的方法是什麼?
根據研究顯示,過去一年的消費者在家中自主烹飪、搜尋食譜的比例爆增,衍伸相關的烹飪設備、食品材料及各項用品的營業額提高不少,消費者已經開始流行在家中 DIY 的宅經濟模式,以前習慣外食主義,逐漸從外送演變成自己動手烹調的觀念已勢不可擋;順應這樣的趨勢,也許餐飲業的數位轉型應朝向提供民生必須的特殊材料、設備、器具以及罐裝、可冷凍、可宅配、善於保存的商品為主,以酒吧、餐酒館的例子來說,由於酒類受限法規的限制,是完全無法做外送模式的業者,而主力商品又是18歲以上的酒類娛樂,在數位轉型上特別困難,因此可以參考設定居家類的各式酒譜 DIY,業者也可透過經營酒類社群及部落格的方式進行週邊商品的設計與銷售,像是在家也能品嚐專業威士忌,搭配冰球模具及相關器具與調酒材料,並結合調酒師酒譜,讓消費者在家中仍然可以品嚐到酒吧的氛圍及品質,提倡各種酒類品牌可自行購買,但調配材料、配方及器具由各店家的特色提供,將主顧客培養成在家中也能循環性飲用品牌的商品,還增加了自己動手的趣味性及黏著度,即使在疫情過後,消費者仍然可以採用O2O的模式到店裡消費,也採購店家提供的配方材料回家調理或是送禮,就像鼎泰豐的小籠包也製作成冷凍商品在網路上及各大賣場銷售一樣,因為消費者不一定可以常常到店裡消費,也想將喜歡的品牌推薦給國內外的親朋好友,如此一來也造就了品牌特色商品禮盒市場的剛性需求。
未來我們可能不只是執著於到店的服務體驗,而是更重視在家中也能享受到愛好的口味,甚至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品牌也將自己的配方轉換為材料品牌及固定的 SOP 居家流程,讓消費者可以更方便複製;而餐飲業者只需要將自己的優勢轉換為各種食譜及套裝、分裝材料,讓消費者自行搭配並且循環性購買即可,各品牌間的口味也不會互相衝突,各自發展品牌特色,只需要追求消費者對於品牌及口味體驗的黏著度,可以更有效轉換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也許數位轉型也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