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逢鳴/圖:翻攝自行政院 1988 紓困專區
最近最火熱的話題就是刺激經濟的「三倍券」政策,不知各位讀者是否已經領到券了呢?在我們享受三倍券的福利時,也應該來探討一下這項政策的執行方式,是否有什麼細節是不夠周全的,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個全民參與的政策,而產生遺憾呢?
筆者認為三倍券的本意是好的,先不論是否對刺激經濟有實質上的影響,至少在全民消費的氛圍上都產生了正向的發展,但是在發放三倍券的過程中,政府雖然提供很多元的領取方式,卻反而造成領取時的疑惑,分批發放和繁鎖領取程序是現在領取三倍券普遍抱怨的首要問題,這反應出立意良善的政策卻沒有思慮周全的執行,是這次的第一個遺憾。
三倍券是少數可以全民參與的政策,有絕對地誘因和目的,這也是一個促進消費環境改變的一步好棋,就像新冠疫情迫使產業數位轉型的發展一樣,但實際上卻沒有好好利用三倍券這個機會,結合數位支付、無紙化消費等等的其他政策來有效推廣,是筆者認為的第二大遺憾。
在現今 2020 的數位發展下,三倍券仍然採用紙本發放,其實是造成印製成本上和領取便利性的大問題,但考量到有許多台灣人民還不太會使用數位支付的情況下,這個決定是可以理解的;換言之,或許我們更應該利用三倍券發放的這次機會,讓政府推動的數位支付服務普及率提升,例如:台灣 Pay 等。
根據目前觀察,這次的三倍券政策雖顧及到振興經濟的目的,卻忽略了發放三倍券這件事本身的行銷價值,若是將這次的發放方式加以設計和統一,是否就能在振興經濟的同時,也提升全民數位化的發展,進而達到一石二鳥的雙贏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