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逢鳴
在過去的十年裡,全世界流行著一股創業的風潮,也許是源自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成功,或者是像郭台銘的白手起家至全台首富的故事,政府因此不斷地鼓勵年輕人勇於創新創業的發展,也提供不少的培育新創政策及資源、資金補助,就在大創業潮的來臨至今,我們不難發現,創業成功的比例相當低迷,也因此近幾年來,許多年輕人不斷在詢問「我該創業?還是當員工?」的問題,讓現今的社會工作者產生了一個新時代工作問題。
經濟部統計創業第一年倒閉的機率達90%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在創業第一年就倒閉的機率高達九十%,在五年內陣亡的比例更高達九十九%,而創業超過五年的企業僅有一%。
大多數人想要創業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對薪資的不滿,因而想要自己當老闆,其次才是真的有想要開發、製造的創新產品或服務。在如此高的創業失敗風險之下,受到社會風氣及政府的鼓勵,仍然有不少人不斷投入在創業的風潮中,最終以失敗、負債作為收場,也在這樣的情況下,衍生另一種社會問題。
政府之所以鼓勵創業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國家經濟的基礎必須接軌新時代的商業模式,因為大多數的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都將面臨老化、過時、淘汰的危機,若是過度將國家經濟押寶在老化的產業項目,極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被世界淘汰,因此,創新創業成了國力發展的重要課題。
該「創業」還是當「員工」?
若是想要投入在創業的道路中,必須衡量自身的三個因素,來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滿足創業的條件:
第一:是否足夠瞭解自己的產品市場?
第二:是否有不斷面對挫折,不怕失敗的能力?
第三:發掘自己的專業優勢。
而這三個因素都能在創業或是當員工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驗證;只有具備這些條件的人,在創業的路上或是當雇員的角色中,才有能力和信心面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因此,如果想要瞭解自身的能力素質,不妨從現在的工作生活中瞭解自己的可能性,從而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