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恩國
很多人把新冠疫情跟2003年SARS相比,從經濟角度來看,兩者略有不同。首先是2003年中國經濟總量較小,只有大約一.四兆美元,而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高達近十四兆美元,這是十倍的差距。
SARS vs. 新冠 經濟總量十倍差距
再來,2003年中國正處在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的市場紅利期,正面向世界開啟改革開放,加上美國遭受九一一攻擊事件,美國需要與中國共同反恐,所以當時歐美國家對中國非常寬容。
有個數據可以分析出來,中國的出口占GDP比重從2001年的7%,到了2003年底已經來到35%。但今天與2003年完全不同,美國已將中國列為最主要的競爭敵手,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及各項高科技制裁,已使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近15%。
服務業占比大增 清零政策影響消費
另外,從中國內部經濟來看,與2003年相比,中國服務業的占比已從不到30%增加到當下的53.9%,所以新冠疫情後,中國的清零政策確實會對消費及生產造成阻礙。
若要做最好的努力,設定疫情能在第二季度底,在高溫的幫助下,病毒能消失,各地的生產逐漸恢復,中國的消費也慢慢恢復活力,那麼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有機構預估約在0.7%。
但從最壞的角度來看,一旦解除封城,企業復工後疫情再次出現擴散和傳播,地方政府防控不到位,中央繼續要求實施清零,封城延續到第三季或更長,那麼今年中國GDP要保4%便充滿了挑戰。
自2022年三月以來,疫情為無數在中國的企業帶來困擾,企業遲遲不能開工,海外訂單不能按期交貨,員工工資還要照發,銀行利息、房租、水電費還要繼續繳。
轉型、重生或捨棄 疫情加速企業淘汰賽
企業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有幾方面可以考慮:
首先,如果企業原來就在艱難維持,但因為自己捨不得放棄,那麼現在應該按照勞動合同法資遣員工,給予員工適當的補償,然後關廠歇業,看準新方向等待機會,再重新開始。
如果企業是處於原本想要轉型升級,但又不太敢貿然行動的情況,那麼現在應該是到了壯士斷腕的時候了。一些傳統企業的產品就是雞肋產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賣不出什麼好價格,現在不扔,將來很可能被拖累,因此應該果斷的轉型,來進行重生。
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是一次測試,對早該倒閉的,逼你倒閉;對早該轉型的,逼你轉型;對新藍海產業觀望的,請你進入。
挺過疫情 期待需求爆發性成長
而不屬於以上情況的企業,則應該盡可能保護自己,保護好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團隊,設法爭取開工,並讓員工受到安全保護下進行生產。
疫情總會過去,過去之後,需求就會爆發性成長,所以一定要堅持下去,勇敢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