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溢誠/圖:翻攝自李鴻鈞臉書
心理學著名理論「鐘擺效應」,常被套用於民主選舉勝負,在選舉大敗的政黨,即有可能在下次大選勝出,就如同鐘擺向左後必會向右,正向幅度越大,負面回應則越強,也突顯人們較無法長期接受一黨專制的傾斜情況。
1998年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失利,2000年順利奪下總統寶座,直至2018年縣市長大選,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席次一倍有餘(15:6),隨即在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慘遭滑鐵盧,在在顯示瞬息萬變的時政氛圍不斷影響著選民的決定。
昔日國民黨力推的國親合已不復存在,反倒是民進黨上台以來,接連重用親民黨人士,從黨主席宋楚瑜兩度擔任蔡英文總統APEC中華台北領袖代表,2016年至2019年還出任總統府資政,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胞兄黃曙光則是蔡政府任內第一個受封上將軍階的軍職幹部,並且一路官運亨通,直至參謀總長屆齡退伍,現秘書長李鴻鈞再被延攬接任監察院副院長,接連巧妙的人事安排,讓綠營在政治版圖上坐收安內攘外之效。
假若親民黨上下都效行良禽擇木而棲,或者是台灣俚語:「西瓜偎大邊。」來延續政治生涯遂行政治目的,國民黨還不尋求積極更的方式來挽救低迷的選情嗎?年底地方選舉不僅僅是黨主席的期中考,更是全黨生死存亡的試煉,all pass或是死當,空喊精誠團結就能管用?拭目以待。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