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威霖
今年開打的俄烏戰爭,讓筆者過去認為值得信賴的歐洲媒體,也以西方的價值觀偏頗地報導戰事。失望之餘,轉向看看亞洲國家的日本NHK和韓國ARIRANG TV對於俄烏戰爭的觀點,是否有以遠離戰事的亞洲人角度,有更中性、理性的觀點,來評論這場影響著全人類,甚至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軍事衝突。
然而日本NHK和韓國ARIRANG TV這兩個國際新聞台,出乎意外地沒太多關於俄烏戰爭的報導。可能考慮一旦報導,怎麼都會引起爭議和某一利益方的誤解。
日本NHK電視內容,一如幾十年來的平穩,沒什麼令人驚艷的內容,似乎一如日本一貫的低調,不輕易顯示其國家過人實力所在。 韓國的ARIRANG TV則成為筆者最近這一個月必看的頻道。
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韓國
堅定不移大幅進步
今年是ARIRANG TV滿二十五週年。推算其成立的時間,正好是韓國訂定半導體、通訊、汽車、娛樂等行業作為其國家主力產業的一九九○年代。其內容包括向國際推介該國風起雲湧的高科技產業、美不勝收的人文地理及名勝古績、傳統文化及根植於此的新一代文創產業、席捲全球的K-POP及娛樂動態、與韓國息息相關的英文新聞…等等。雖然多數是韓語發音的節目,但是屏幕下方的英文字幕,卻能讓全球懂英文的觀眾去理解和欣賞節目內容。
透過ARIRANG TV,我看見韓國為什麼可以在前年再度成為全球排行第十經濟體的景象。即使韓國政治制度採用相同於許多國家的美式民主選舉,造成政治權力在不同政黨之間的一再更迭,但是每屆領導人和指派的政府官員都效忠國家,循著以韓國國家利益為中心的道路前進,卻是有志一同、堅定不移的。所以面臨近在咫尺的戰爭威脅,全球陷入越來越動蕩的大環境中,韓國人仍舊大步前進,逐漸成為國際上擁有經濟文化雙重影響力的強國。
ARIRANG TV就是韓國努力打造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也是他們能吸引外面世界對其了解、投資,與其互動交流的訊息發佈平台。推廣其國內的科技產業及產品,不只是吸引國外市場的銷售通路,也能吸引國外資金的投資夥伴。展現美好的阿里郎面貌,不只是如今勢不可擋的娛樂風潮,也能加深各國人民對其國家的好感度,進而獲得更多國際友人對其國家立場的支持。如今隨著韓流的影響力,韓國的時尚服飾、化妝品,也逐漸擴展到全球市場,特別是那些需要高CP值產品的新興國家。崇拜韓國明星的粉絲們,也成為韓國時尚產品的愛用者。
台灣電視不進反退
老調重彈了無新意
反觀台灣各個電視鏡頭畫質和畫面設計,一經和ARIRANG TV相比,我們像是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時空當中。幾家新聞台近日也各自為政地增加了國際新聞的播出時段,內容多數是與我國無關緊要的事件,甚至有新聞台極力表達對於他國事務的立場,而非中立客觀的報導。韓國走向國際舞台的同時,台灣卻正在變成本土化的土包子。行政院又編列三百億(相當十億美元)的預算,給加強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教育,但可以向國際社會好好展現台灣面貌、改善國家外交艱鉅處境的英文電視台似乎遙遙無期。
國內電視節目有大量關於「感動台灣」的內容,仔細看,像是互相抄襲的腳本;老牌餐廳和各地方小吃的二代傳承、老中青年回到家鄉完成個人夢想的創業(簡餐、咖啡館)。大多數節目攝製粗糙、有綜藝明星插科打諢的「非吃不可」推薦,和主持人千篇一律的「古早味」。許多美好生活的「小確幸」元素,值得我們保存,卻是無法維持一個全球第二十幾名經濟體、二四○○萬人的未來。從六十年代開始,一直是製造業王國的台灣,近年來已經這麼少新的科技產業,值得向國人推薦和激勵年輕人了嗎?
產業競爭力薄弱
國家經濟難以發展
曾經與韓國並列四小龍之一的台灣,目前以出口半導體、電子產品為經濟的支柱,佔GDP的比例超過五十%。護國神山台積電,被拆分搬遷到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事實。在原有三星電子的伯仲之爭對手之外,已經啟動的美日聯手開發新製程、INTEL急起直追新產線、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國策,都將瓜分掉台積電既有的優勢和市場。其他缺乏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自有技術知識產權產品、以代工為主的技術產業,在越南、印度等其他代工國家崛起之後,還能夠支撐國家經濟多久?有機會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是哪個產業?
台灣目前金融環境,除了台積電、聯發科這樣少數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具備良好吸引投資資金和銀行貸款的能力,多數台灣的中小企業要不無法融資,要不只能從興櫃板及二級未上市市場取得散戶資金。二○二一年台灣證券市場有四十幾家新上市公司,融資總額只有二十幾億台幣,平均每家公司只分得五千萬台幣的資金可見一斑。這個金額開家連鎖咖啡館或是餐廳起步,可能很足夠,但是要進入國際科技產業市場遠遠不足,可能連出國門的業務預算(展覽、差旅)都不夠,導致越來越多的行業選擇走向貿易化(空洞化)。
掌控國家絕大多數資金的金控集團,以幾乎零的便宜成本,收購了台灣絕大多數的土地和房地產,而缺乏投資生產事業的意願。他們旗下的投行投資規模,停留在國際市場二十世紀八○、九○年代不超過百萬美元的規模。如此少量創投資金,給學術單位做個有前瞻性的研究都不夠,如何進一步實現產品化、工業化?就像國家太空中心吳主任,曾經向民間募資的三千萬台幣,如何能完成火箭升空的台灣夢?更別提更大夢想的火箭產業鏈。而前幾年,作為國家扶持關鍵技術的國發會,卻投資幾百億基金在技術門檻不高、受限於本土市場規模的APP和網絡行業。
綠能發展是未來趨勢
需高度重視與協助
台灣金融行業和政府單位並不缺乏資金,但是為什麼無法像六○年代做好評估,準確地大舉投向實業生產?舉例而言,在國家極力想發展的關鍵行業中,綠能除了是未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碳權和碳關稅的重要電力來源(國發會宣佈到二○五○年將佔台灣能源的七十%),也是國家政策扶持的重點產業之一。但是我們看到綠能產業呈現的實際情況,無論是風電,還是光電,沒有一家國內廠商擁有自創或是轉移自原廠的核心關鍵技術;甚至像光電電站系統使用的太陽能模組,是已經落後於國際先進技術幾個世代的產品。
農委會提倡輔導的農電共生、漁電共生的現代化智慧農業4.0,都流於絕大多數業者只有主要建置發電系統、而沒有真種植、真養殖的產製銷的預算規劃。如果主管單位不審慎檢視和管理,不僅很難扭轉金控資金不支持國內綠能業者發展的窘境;未來這些業者取得許可文件,立即轉售給國外投資者的割韭菜模式,將重創台灣的能源轉型和國際形象。
對比國家處境相似的韓國,難道ARIRANG TV創辦後的這二十五年,台灣的政治精英們和企業領導階層,都對國家的前途失去信心,沒辦法再投注足夠的資金和耐心,像王永慶先生、趙耀東先生那樣,腳踏實地發展有潛力的各項產業了嗎?我們翹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