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怡瑄
台北市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劉鴻翔表示,從前兩年的陸客大幅減少之後,不少商圈試圖振興或轉型。但是不論是政府投入了部分補助,或是因為老店再造、連鎖店輔導,甚至是服務業創新,仍難抵擋消費者流失的殘酷事實。
而這次的疫情更是導致多個商圈及店家雪上加霜,不論是因為店租、人事開銷甚至是因為沒有觀光客而根本喪失基本收入。
受到疫情影響,以往假日總會吸引不少人潮的永康商圈,如今卻只剩下六成,在還沒有疫情前,永康商圈是最吸引外國遊客朝聖的景點之一,當時東門捷運站一個月會有近一百萬的人流,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人流卻不到十五萬,重創永康商圈。到今年四月份只有四十七萬次人流,就連大品牌手搖店也撐不下去,紛紛退租。
為了活絡商圈發展,劉鴻翔也想出解套方法,永康商圈原先是以觀光發展型為主的國際商圈,往後永康商圈將會逐漸推向在地化發展,且已開始在規劃相關內容,預計在今年八月將會有一連串的活動,比如:贈送大禮包、永康節、園遊會等等,台北市政府也有意在永康、士林商圈舉辦大型推廣活動,希望以此來刺激國內消費,帶動外縣市人潮,嘗試尋找新方法以突破觀光困境,利用優勢打開更大的國內市場。
這次疫情過後,部分區域的觀光客短時間也不可能再來台灣。但是商圈經營的背後,是城市文化的置入和經濟發展的延伸。
不斷豐富並打造商圈內容的店家特色,及體驗區域結構,並且針對未來更合適的消費族群來設計行銷溝通方案,才能讓台灣的特色商圈在疫情過夠更有競爭力及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