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溢城
俄烏戰爭開打迄今超過4個月,搞得兵疲馬困,英國首相約翰遜再訪基輔後有感而發,指出隨著戰爭拖延,世界各地可能會出現「烏克蘭疲勞」的風險。果不其然,除了波蘭支持抗爭到底外,歐美各國多數民眾已表示紛紛表示不耐煩,希望烏克蘭能讓步止戰,甚至割地求和。
上周,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發表了一份在10個國家進行的涵蓋了8000名受訪者的民意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與開戰初期一邊倒地堅定支持烏克蘭不同,被調查者希望戰爭儘快結束、甚至烏克蘭作出領土讓步也沒關係的「和平派」佔35%,支持將戰爭進行到底直至勝利的「正義派」只佔25%。總體而言,主張「求和」已高過「主戰」10%。波蘭是唯一一個國家,支持戰到底的人(41%)超過了儘快結束戰爭的人(16%)。歐盟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德國和法國,有超過4成被調查者希望儘快結束戰爭,支持戰到底的只有2成。
美國的民意也在發生變化,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麥曼納斯在比較了美聯社4月和5月的民調之後發現,美國人的心意改變了。5月的調查顯示,高達51%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最優先考慮的,是降低這場戰爭對美國經濟的衝擊。
目前看來,除了始作俑者的美國、英國,因為騎虎難下仍非得繼續援助烏克蘭不可,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開始有心無力、口惠而實不至。問題是,美國和英國都在經歷著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其中英國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高達9.1%,在G7中排第一位,美國連續加碼加息3次物價還是一路往上飆,國內經濟壓力這麼大,通貨膨脹已經快爆炸,「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美、英對烏克蘭的支持還能持續多久,實在有點懸乎。
對照俄羅斯總統普丁上周堅決表示,達成目標前,絕對不會撤軍;歐美國家卻已出現民心分歧,大多準備打退堂鼓,以求保全本國的民生經濟。然而,經由這場戰役,澤倫斯基把自己從「喜劇演員」打造成「悲劇英雄」,所以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只是傀儡,必定會拖歐美等國下水,將所有失敗與過錯都推給歐美各國,控訴遇人不淑、時不我予,而淪為犧牲品。
俄烏打成持久消耗戰,雖仍歹戲拖棚,但鹿死誰手已逐漸明朗,烏克蘭根本賠了夫人又折兵,領土四分五裂快變成內陸國,一旁波蘭還對烏西居心叵測、虎視眈眈,上千萬人民變成難民流離失所,自己的政府、政權也將岌岌可危。歐美各國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你被打的稀巴爛,我日子還是得過下去,要吃、要供暖、要加油。
疲勞就是心累,但願眼不見為淨,烏克蘭已快被歐美放生,放生就是拋棄,任其自生自滅。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歐美現在怎麼應付烏克蘭,以後就會怎樣對待台灣。開弓沒有回頭箭,「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真不應該輕起戰端,後悔莫及。更何況,台灣對上大陸連玉石俱焚都不能,就是以卵擊石,下場恐怕更悽慘,只有充當美日砲灰的份。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