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春山
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而間隔兩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於二○二二年六月十日至十二日在新加坡舉行。台灣沒有官方代表參加,只能「觀棋不語」;但「台灣問題」卻成為這次論壇各方關注的一個焦點。
實際上,自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就不時出現在國際媒體的重要版面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大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今天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天的東亞。」他進一步說明:「『台灣問題』可能會對東亞地區的和平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
美中正面交鋒態度強硬 台灣只能身在局外
台灣不是烏克蘭,但都位居地緣戰略要衝,都面對強鄰的安全威脅;兩岸關係和俄烏關係性質不同,但雙方都存在文化、民族和國家認同的爭議,也都受到外力的影響。因此,俄烏戰爭確有可能在台海「複製」,尤其當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都處在最壞的時刻。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針對台灣問題在「香格里拉對話」中的交鋒,可以看成是中美緊張關係的縮影。奧斯汀當時在會上發表談話,表明維持台灣海峽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奧斯汀指控中國正單方面試圖改變台海現狀,也注意到越來越多來自北京的威脅,像是在台灣附近繞行的中國軍機數量,已超越以往的紀錄
魏鳳和不甘示弱,強調「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搞『以台制華』是不可能得逞的。」魏並且措辭嚴厲地警告:「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我們一定會不惜一戰,不惜代價,一定會打到底,這是中國不二的選擇。」
奧斯汀和魏鳳和在言詞上的交鋒顯示,中美在「台灣問題」上還是各自表述,雙方都沒有讓步的跡象;而參與香格里拉對話的美國盟友,也只能隨美國的風向表態。台灣身在局外,根本無法為自己的權益辯護。
中共再度發動經濟攻勢 台灣面臨考驗
我認為中美基於各自內政的考量,短期內不會因「台灣問題」兵戎相見。拜登因國內經濟情勢嚴峻,民意支持度始終低迷不振。民主黨必須面對十一月期中選舉的考驗,因此傳出拜登有意調降對中關稅的說法;習近平為爭取中共「20大」後順利三度連任,希望維持穩定的外部環境。
因此,「香格里拉對話」結束後不久,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立即前往歐洲盧森堡會面,「台灣問題」是雙方會談的一個重點。雖然基本立場不變,但達成危機管控的共識,希望為「拜習二會」營造有利氛圍。
中美關係的「鬥而不破」,並沒有反眏在目前的兩岸關係。就在「香格里拉對話」結束後不久,中共突然以「藥物殘留」為由,宣布暫時禁止我國石斑魚輸往大陸。蔡英文總統對此表達強烈不滿,聲稱不排除向WTO提出申訴。從中共國台辦發言人事後的回應看,對岸這個舉動不會只是「科學」的考量,應有政治因素介入其中。
就綜合性安全的觀點看,台灣對於經濟安全的需求不會低於軍事安全。在中共的杯葛下,台灣被拒於RCEP門外,加入CPTPP也面臨考驗。台灣有意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但因美方怕刺激中共,未將台灣納入其中;取而代之的是雙方啓動的「台美21世紀雙邊貿易倡議」。但問題是台灣在多邊經濟合作舞台失去的面子,能否從雙邊貿易關係中拿到裡子?
俄烏戰爭目前已進入「消耗戰」的階段,西方國家提供烏克蘭的援助,看來只是杯水車薪。因應中共對台用武,蔡政府準備打一場「不對稱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經濟實力做後盾,台灣如何能承受一埸「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