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攝影:溫偉廷
經過立法院朝野攻防,由行政院提出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正式通過並將上路。除了普發現金外,這筆預算尚用於撥補台電、勞健保基金及其他十大面向。究竟政府為何要編列這筆預算及其核心價值為何。本刊特專訪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帶讀者了解其核心價值。
普發現金來了!在《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通過後,這樣的標題佔據各大媒體版面。或許是因為普發現金讓民眾較有感,朝野攻防也都圍繞在「發多少錢」,但看在肩負國家重要政策規劃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眼中,更希望在口水戰之外,民眾能了解到政府規劃特別條例及執行的重要意義。
擴增財政支出早有計畫 特別條例並非臨時起意
一般談到這筆三千八百億的預算,許多民眾先入為主的印象都認為是因為政府超徵四千多億的稅收,才編列這個特別條例來使用預算。惟實際上並非如此,龔主委表示這筆預算早在去年底,政府就有相關規劃,主要起源於台灣在二○二一年因出口大幅成長,全年經濟成長率高達六.五三%,
二○二二年上半年的經濟成長率也不差。但面臨以美歐為主的國際升息壓力導致國際市場有緊縮跡象,也因此行政院在當時就已經預計將二○二三年中央政府歲出總預算由去年新台幣
二‧五兆提高到二‧七二兆(立法院最後通過二‧六九兆),希望藉由財政政策的擴充,為有可能的全球性經濟動能下滑而準備。
「會用特別條例作預算規劃,是綜合多方因素而成」。實際上據國庫署統計,自蔡政府上任以來,我國政府債務「淨增加舉債數」為三○一○億元,相較於馬政府時代的一‧七兆節省不少,故行政院本就預計藉由增加社會福利、公共建設、國防預算等擴張性的財政措施以預防新一年度(二○二三)的經濟挑戰。
不過,當在去年九、十月台灣出現出口衰退,以及國際經濟預測也十分不樂觀,顯然國際景氣減緩可能比先前編列預算時的估計還要嚴重,當下政府勢必要有積極的做法以因應挑戰,適逢中央政府歲收預估比原訂預算增加約四千多億,扣除掉屬於地方稅的七百多億,才會由總統召集國安會議並經過各部會評估,最終提出三千八百億預算的特別條例。
從經濟宏觀角度切入 定調預算編列用途
談到預算編列的構想,龔主委進一步表示,如何有效運用資金以協助台灣因應未來挑戰,是特別條例的主要精神。主要脈絡亦是依循蔡英文總統在國安高層會議的指示設計,再結合各部會的意見擬定。而為何定名為《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則是因為台灣本身在疫情期間幸賴全國民眾與政府一起努力抗疫,不僅整體社會相對穩定,國家經濟亦穩步成長。但去年九月開始的出口衰退,以及雖然國內內需因為疫情解封慢慢變好,但偏偏遇到國際大幅升息,貸款族利息成本墊高,反而造成弱勢負擔加劇、中小企業也多少受到影響,故協助弱勢及強化經濟投資當是第一要務。
另一方面,既然是因為稅收預算表現不錯,多出來的錢就應該花在跟民眾生活有關的刀口上,「如果用還稅的方式處理,這筆錢就應該還給多繳稅的人,這樣不符共享原則。」因為能有這樣的經濟成果,端賴全民一起努力使得國內供應鏈保持完整,所以成果應該是全民共享,這也是為何最後特別預算會定調為全民共享普發現金。
從照顧弱勢出發 目標強化國家整體韌性
此次特別預算,目前共計編列十大項補助項目,總經費三千八百億,主要圍繞在扶助民眾食、衣、住、行的各種面向,希望減輕民眾生活負擔。
除了住宅利息補貼、弱勢族群關懷及照顧,最受關注的當屬首次編列的學貸補貼及公共交通補助。公共交通補貼除了降低民眾交通支出,更可提升使用大眾運具,達到減輕環境空污及蛋黃區交通減壓的效果,而對於弱勢照護,更有中低收入戶加碼的機制,讓預算能給到真正需要使用的人。
而在加強社會韌性的部分,一開始有部分人士認為這筆預算可以拿來還債,但面對日益嚴峻的各種挑戰,行政院最終仍決定將錢用於促進社會穩定。首先是勞、健保基金的穩固,勞保、健保分別是政府安定勞工、保障民眾就醫權利的重要社會保障,唯有穩定兩項基金,才能維持社會基礎穩定。至於預算撥補台電,則是考量政府本就一直透過控管能源及大宗物資成本,進而穩定民生物價。也因為如此,去年烏俄戰爭爆發後,發電燃料大漲,全由中油及台電吸收,最後造成台電虧損,台電既是配合國家政策平緩電價,當然應該給予穩定補償。
另一方面,不同於各國為平抑通貨膨脹而劇烈升息,台灣雖採取溫和調控,但中小企業仍因此面對出口緊縮的壓力,這次的特別預算也投資於提升產業競爭力,重點在協助企業智慧化、數位化的轉型,也希望讓企業能儘快進入低碳化的挑戰。主委強調希望利用短期彌補中小企業出口不景氣,同時兼顧建構其長期競爭力的基礎。
而隨著氣候極端狀況屢屢發生,災損難以預料,舉此次缺蛋風暴來說,更讓大家意識到農業基礎建設的改善刻不容緩。更重要的,在疫情期間雖然政府針對受創最深的觀光業有相關補助計畫,但不管是從業人員或是硬體的部分都必須提升其體質、加強產業競爭力,在這個面向上,行政院也給觀光局一個目標,要求今年要達成入境觀光客人次六百萬(約是全盛時期一半),相信對於國內各項經濟活動會有幫助。
「規劃完了該做的事,我們再來決定怎麼發現金。」對於普發六千元的數字,民眾可能一開始很難理解,龔主委說明,「完成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規劃後,才是全民共享、普發現金。」雖然直接全額發現金最簡便,但國家資源用在照顧最需求的人的身上,並因應短期景氣挑戰及國家的永續發展,才是政府展現對國家治理負責任的重要態度。
「雖然感覺都在花錢,但是我們有訂定考核值」,如同上述觀光人次的入境目標,各部會預算執行都有設定KPI(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未來國發會也負責執行管考作業,務求預算有效使用。
撥補勞健保改善財務 持續穩定照顧民眾
最後,針對不斷發生的勞、健保財務討論。龔主委亦坦言要完全解決問題必須在制度上有所檢討,但考量勞保議題的複雜性,撥補基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只要能夠維持八千億的基金水位,那麼就足以因應基金支付所需,更何況政府也有宣示會承擔最終支付責任,民進黨政府上任後曾陸續撥補一千四百七十億給勞保基金,行政院陳建仁院長也已經宣示明年要增加撥補至少一千億。
比較起來健保就相對單純,主因先前已有二代健保之收費機制改革,對於健保延續有所幫助,但行政院最終目標仍希望達到一個月的安全準備,才能滿足基金需求。
此次疫後特別條例從以「人」為本的弱勢關懷出發,再到夯實中小企業基礎韌性,為的就是提升台灣整體環境,以便迎接疫情結束後的新挑戰,而好的願景更須有效率的執行,官方民間共同合作,才能打造台灣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