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溢誠
台灣民眾黨從柯文哲連任台北市長後的如日中天,到去年九合一選舉後日薄西山,原本是台灣政壇第三大黨,現況恐將步上台聯、新黨、親民黨、時代力量泡沫化的後塵,為了跳脫這個窘境,只能側目瞄準其他黨派的政治人物,藉由挖牆腳來補足自身嚴重不足。
甫落選不久的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就選擇離開親民黨加入民眾黨,但棄橘衣改披白袍尚情有可原,畢竟與郭文哲共事甚久,頗受器重後又能獲得支持角逐市長選舉,依情論理都合乎人之常情,然白色力量卻也不僅僅網羅了單單一人,連曾經是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的現任金門縣長陳福海,竟也納入麾下表態效忠,地方議員對其像變色龍般的轉換色彩,表示一點兒也不意外,畢竟他也曾轉投至親民黨。
爰前,值得探討的應聚焦在以下兩點:一、政黨色彩並非票房唯一保證,能真正為人民謀福、為鄉里得利,才足以稱為好的民意代表,讓選民力拱上位的執政者,必須加倍勤政愛民,如此才是正向循環。二、政黨應塑造穩固的中心思想,見異思遷或自私其利的黨員,應忠言勸誡檢討反省,否則就大膽革除,堅壁清野,保留純粹性越顯重要,民進黨北市立委初選就是個活生生的案例。
台灣政壇選舉瞬息萬變已帶來種種驚奇,沒有不生鏽的鐵票倉,更沒有拔不掉的死忠樁腳,政黨候選人別低估選民的智慧,更別考驗國人的耐性,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不努力終將被淘汰。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