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化不可逆  全球科技產業鏈重組

全國話題 國際視野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李振麟

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衝突日益惡化,「去中化」成為打擊對手最主要的戰略思維,藉由同盟間的合作來強化產業鏈脫鈎方式,成為美國目前的經貿執行方針。

在持續加強對華科技產業戰略下,「去中化」已成為美國對外重要的貿易政策,致力將「中國大陸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時代逐漸轉變成為以「美國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主導模式,國際產業型態逐漸劃分為「中國」與「非中國」的兩條清晰路線。

  全球供應鏈面臨新的解構重組趨勢,「國家安全」與「產業鏈安全」成為經濟發展優先決策。強化對中脫鈎以重振自身經濟實力的戰略輪廓浮上檯面,甚至強力切斷對中科技產業的打擊力道。拜登政府推動許多法案包含《晶片與科學法案》、《基礎設施投資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其最終的目標就是希望藉由政府立法的「釜底抽薪」政策,迫使多年以來外流的科技產業能夠因此鮭魚返鄉。

全球自由貿易褪色  執行對中脫鈎政策

  在美國去中化的大經貿政策下,全球自由貿易不斷褪色,保護主義則大行其道。以「國家安全」之名來推動保護之實,「技術鏈安全」與「供應鏈安全」成為國家經濟體的主要原則。在美洲、歐洲、亞洲盟友間重新建立一個新的供應聯盟,取代原本的管道,就如同現行所推動的「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與「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新貿易聯盟,企圖在高科技領域中與中國大陸建立一道新的「隔離牆」,最終的目地就是執行對中的脫鈎政策,非僅限於經濟範疇,更可視為全面性影響,以達到削弱中國大陸的抗衡力量。

  在面對如此強烈的排他性條款,尤其是「貿易安全化」取代了「貿易自由化」,成為當今美國全球經貿政策的核心價值,到底要如何在新的產業結構中保持優勢,成為全球製造業所面臨的新思維挑戰,然而去中國化趨勢朝向不可逆之徑、重組後的優劣條件,對於所有製造業與消費市場而言,利弊難以估算,一切發展影響仍有待觀察。

手機生產線分散風險。/iStock

蘋果手機大幅調整中國大陸產業線

  美國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曾經於二○二二年參訪日本索尼Sony集團,當時就傳出蘋果將另尋供應方可能性。二○二一年前,蘋果iPhone在中國大陸的產量高達九十五%,後遭遇二○二二年的中國大陸封城與中美貿易惡化衝擊之際,蘋果當時就開始處理過度集中的生產線風險。

  無論筆記型電腦、耳機、手錶型終端產品,甚至於智慧手機「iPhone」等高科技產品,皆紛紛減單並隨後分別轉進台灣、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等代工大廠。長年為蘋果生產尖端產品的製造商台積電TSMC在美國設廠後,將可預測未來蘋果在北美和南美等區域,也將會有建立新生產基地的可能性。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