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走向海洋強國的地緣戰略觀

國際視野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5
(1)

「海陸並重」的戰略思維  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文/蕭衡鍾

自古以來,中國大陸側重陸權的發展甚於海權,一直到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後,才意識到海洋對於國防安全的重要。現今更將「擴張海權」的「海洋戰略」思維融入「一帶一路」規劃當中,以拓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展海權勢力。

然而在一九四九年建政之後,中國大陸的海軍戰略長期都注重在「近岸防禦戰略」上,是以加強防禦、鞏固海防作為主要目標,一九八○年代後期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才主張將戰略目標調整為「近海防禦戰略」,並提出中國大陸海軍的三階段論:第一階段二○○○年前掌控第一島鏈及島鏈內的黃海、東海、南海海域;第二階段二○二○年前掌握第二島鏈內的西太平洋海域;第三階段二○五○年前將中國大陸海軍打造成全球性的遠洋海軍。

從陸權國家走向陸海權國家的戰略轉折

而後在胡錦濤主政任內,中國大陸海軍將「近海防禦戰略」調整至「遠海防禦戰略」擴大中國大陸海軍遠洋的能力,二○○九年中國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08年中國的國防》中,指出中國大陸海軍進入新世紀,將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逐步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推動海軍建設整體轉型。

二○一二年,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大的報告裡,首次提出了「海洋強國」一詞,明確指出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習近平在接任上臺後,也以此為目標,並與其「中國夢」進行連結,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大陸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就「海洋強國」所代表的意涵來說,在經濟方面,主要是中國大陸進入到新常態時期,海洋經濟成為帶動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不可或缺之動力,而海上絲綢之路的推動,將有效建構「藍色夥伴關係」,並帶動區域的海洋經濟效益;然而,為維護海洋經濟的穩定發展,中國大陸強調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也就是海洋國防建設將與海洋經濟並行發展,透過加強建設一支強大且現代化的海軍來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目標包含軍隊的科技化、遠洋化及核動力化等現代化目標,讓中國大陸從陸權國家轉向陸海權國家。

若以西方地緣戰略學說的觀點來看,中國大陸除了可以借重自身具備的東部和東南部的「邊緣地帶」優勢制約西部周邊的「心臟地帶」國家外,也可以憑藉自身「心臟地帶」的地理位置來保持對其他東部和東南部的「邊緣地帶」周邊國家的戰略優勢,從而實現海陸雙重價值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多重輻射力。

「一帶一路」與中國大陸的海洋戰略

中國大陸自古以農立國,是個「重陸輕海」的陸權國家,雖然遠在秦漢時代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就有海上航行的技術與經驗,但卻只限於民間海外經貿往來活動以及政府為了展現國力、宣揚國威而出訪其他國家的遠航任務,例如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像西方國家一樣發展出興盛卻富侵略性的海權文化。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僅促使世界各國在經貿活動上的頻繁互動及相互依賴,同時也加劇了國家之間的衝突與競爭,尤其在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及爭奪海洋資源方面,更是世界各國競相角力的重點。這樣的世界局勢讓中國大陸重新體認到「海權」的重要性,並以成為「海洋強國」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

其實,海洋對濱海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有其決定性的意義,如果想要擁有海權,就必須發展強大的海軍。在面對當代全球經濟化的格局下,中國大陸深刻體認到海洋戰略發展對提升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性,不難理解為何會於二○一三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將「擴張海權」的理念具體實踐其中。

「一帶一路」的推動不僅在戰略空間上實現了向西拓展,由陸路西進至歐亞大陸,海上擴展至印度洋,更藉此獲取陸權及海權的優勢,有助於提升中國大陸本身的整體實力來和海權霸權強國─美國相抗衡。

因此,「一帶一路」的戰略基礎主要來自於兩個部分(或套用於),一個是麥金德的「陸權論」觀點,另一個是馬漢的「海權論」思想,而其共通點都是對交通線的掌控。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受到現實國際局勢中「實踐海權方能強國」的思想衝擊,啟發其「海陸並重」的戰略思維,以追求陸權和海權的平衡為目標。

中國大陸藉由推動「一帶一路」來擴張海權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冷戰結束後,美國便以「島鏈圍堵」政策將中國大陸封鎖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之內,即便中國大陸擁有東部領土面向太平洋的優勢,但實際上卻是處於半封閉狀態,因此如果想要成為世界強國,第一步就必須突破海洋的約束。

然而,長期受限於美國海權勢力包圍壓制的中國大陸,在試圖向東邊突破、走出太平洋與世界接軌的同時,為了尋求向外發展的機會與途徑,也把目光朝向歐亞大陸,希望能依循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模式與沿線國家進行經貿往來、交流互動,於是興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展海權勢力

同時,由於近年來在海外經貿發展、石油能源輸入等各方面越來越倚重海上運輸,因此中國大陸必須確保其海上交通線的暢通與安全。而相較於直接挑戰美國、日本及其盟國的戰略圍堵,以穿越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的航線來說,或許採取迂迴戰術、從南海進入南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線更適合當作突破島鏈包圍困境的出口,因此也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推動區域經貿合作發展,順勢將中國大陸的海權勢力經由南海推向南太平洋與印度洋。

如果順利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可經由陸路橫貫歐亞大陸直通歐洲,透過海路則可以連通東南亞、南亞、非洲及歐洲,形成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的有利態勢。因此,中國大陸將「擴張海權」的「海洋戰略」思維融入「一帶一路」

規劃當中,以拓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關係、協助相關國家完成重要港口的籌建、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暢通為其擴張海權的主軸。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5 / 5. 評分人數 1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