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40菁英獎》專題報導【社會責任與國際公益獎|楊蕓瑄女士】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走在山之巔  行在愛之路  楊蕓瑄的全球公益足跡

以行動實踐責任 以願景連結世界

文 / 劉正廷  圖 / 楊蕓瑄提供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真正值得敬仰的,不是擁有多少資源與頭銜之人,而是那些能將資源轉化為責任、將理念化為行動的實踐者。楊蕓瑄正是如此典範,她不以聲量彰顯自身,也不以光環主導話語,而是以深刻的人文關懷與堅定的實踐精神,長年耕耘於國際健康、教育與永續發展的第一線。

楊蕓瑄(右三)與嘉賓合影。

身為企業經營者,她洞察趨勢;作為志工行者,她以腳步丈量世界;更作為一位永續信仰者,她以溫柔且有力的方式,靜靜地、深深地,在世界每個需要的角落播種希望。此次榮獲《卓越40菁英獎》【社會責任與國際公益獎】,是對她多年來跨足公益與永續的肯定,也是一位當代女性如何以視野與勇氣,踐履一條屬於自己的「行願之路」。

楊蕓瑄從小即受到家庭中「回饋社會」理念的耳濡目染。她的母親曾長年投入地方公益,且母親以細膩的身教,引導她理解「行善不是一時的感動,而是長久的選擇」。年少時,她曾在旅行中第一次看見開發中國家的失學孩童,當時那雙仰望的眼睛,深深觸動了她,也在心中埋下公益的種子。

隨著年齡與視野的拓展,她開始思考:若人生是一場旅程,是否可以把每一步都走得更有意義?她選擇不只成就事業,更希望透過行動回應這個時代的需求與不平等。

眼底儀及牙科X光設備捐贈儀式。

從志工到推手 她用雙腳丈量世界的溫度

楊蕓瑄走入公益,並非出於偶然,而是源於對人與自然的深刻體悟。她長年參與國際扶輪志工服務,扶輪社的國際服務計畫遍及印度、柬埔寨、尼泊爾、非洲等等的落後地區。無論是在非洲為孩童設立淨水系統,或是在柬埔寨偏鄉推動基礎衛教,扶輪從不以「施與者」自居,而是以「同行者」之姿,聆聽、陪伴、投入。

「你不能只用資源的眼光看待貧困,而要看到人的尊嚴與潛能。」這句話,是她多次行動後的深刻總結。

她的公益行動並未止於一次性的援助,而是以永續為核心,投入長期性的改善工程。例如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設立教育支持系統,援助當地女童就學,並協助發展地區型的健康促進機制,讓公益不只是救急,更能翻轉命運。

環花東350公里。

永續是態度 更是投資於未來的方式

作為健康產業的企業投資者,楊蕓瑄深知「企業不只是經濟體,更是社會力量的載體」。她積極投入社會企業、健康科技與綠色投資,強調在商業與公益之間找到共好之道。

她不僅參與推動以預防醫學為核心的智慧健康平台,也支持與ESG目標對齊的新創項目,讓永續理念不只是企業口號,更能內化為實質經營策略。

此外,她長期參與企業志工行動,鼓勵青年加入公益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她認為:「公益與國際視野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從年輕時種下這顆種子,未來才有希望開出影響力的花朵。」

山岳行腳背後 是對人與土地的深情凝視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曾以攀登百岳作為自我修煉與關懷自然的方式。對她而言,登山不只是挑戰體能,更是學會謙卑與尊重的旅程。

她在台灣高山山脈見證氣候變遷對生態的改變,也在所有高山環境中深刻感受到水資源的稀缺與生存的脆弱,這些深刻的經歷成為她持續投身健康與環境議題的初心來源。

在一次演講中,她曾分享:「站在山頂那刻,你才真正看見自己的渺小,也更清楚人與人、人與地球之間該如何彼此珍惜。」

關注女性、孩童與教育 她相信改變要從根本做起

楊蕓瑄長期關注女性與兒童的權益,尤其是教育與健康資源的平等。她推動的計畫中,總能看見「人」的核心價值—不只是捐款,不只是援助,而是透過教育改變生命軌道。

她投入資源建立偏鄉教育點以及兒童發展方案,並藉由與國際NGO合作的力量,形成在地培力的正循環。她相信,唯有讓當地人自己有能力延續改變,公益的力量才真正落地生根。

門諾醫院行動吞嚥巡迴醫療車捐贈。

走在世界最前線 也走入人心最深處

此次獲獎,楊蕓瑄並不以個人成就看待,而是視為一種對價值的呼應。她曾說:「所謂榮耀,不是站上舞台的一刻,而是回過頭,看見那些孩子的笑容、看見社區多了一口井、多了一間教室。」

在頒獎典禮上,楊蕓瑄更以溫潤誠摯的語氣分享:「我始終相信,改變世界並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來自一次次的行動與堅持;每一個小小的善意,終將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她也強調,成功從來不只是追求成長的結果,而是能否創造正向影響的過程;她期許自己能結合商業與公益的力量,推動環境永續與產業創新,為未來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重機送暖‧齒愛永傳 花蓮捐贈。

對她而言,公益不是抽象的理想,而是日復一日的選擇;不是站在前方指引,而是願意蹲下、彎腰、陪伴走過。

這份來自腳下的堅定、胸懷的柔軟,以及眼界的開闊,正是她在「社會責任與國際公益獎」中最動人的詮釋。

未來,楊蕓瑄希望能持續推動「健康平權」、「氣候正義」與「青年國際參與」三大主軸,整合自身在公益與投資領域的經驗,建立一個結合企業、非營利組織與青年社群的跨界合作平台。她期許這個平台不只是資源整合的場域,更能成為新世代行動者的孵化器,鼓勵更多年輕人走進世界,也走進人群。

「我相信,每一場改變的背後,都是無數雙願意相信的眼睛與手。」她語氣堅定而溫柔地說道,語言中的力量,宛如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公益信念。

劉正廷

專欄作家 劉正廷

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取得紐約理工學院傳播藝術碩士學位。
經歷:現任卓越媒體集團教育網總編輯。旅居美國逾二十年,曾任《世華媒體集團》美國分社《紐約明報》執行長兼總編輯;返台後,專事台灣偏鄉學童英語教育服務,並擔任紐約「世台聯合基金會」–亞太中心的教育類公益服務召集人,致力於運用媒體力量弘揚「社會善」之理念。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