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政治】新冠肺炎疫情炸開!臺灣醫療面臨嚴酷考驗

新冠肺炎疫情炸開!臺灣醫療面臨嚴酷考驗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4.7
(6)

文:邱文通

臺大醫院緊急貼出公告:「強烈建議」預約五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的門診民眾延後就醫,理由是「為保障您自身安全及維持醫療機構能量」。臺大發言人王亭貴表示,未來兩週,要把所有人力集中照護新冠肺炎患者,非必要緊急醫療先暫緩。

為嚴控醫療量能,臺大醫院開出第一槍,臺北榮總也跟進宣布降載,另為防止院內感染,規定病人檢測陰性才可住院。林口長庚醫院則宣布,將暫停或延遲非急迫性住院、手術、檢查、美容、健檢、物理及職能附件等服務。馬偕醫院更進一步強調,自即日起禁止探病,並「過濾」曾在馬偕就診且登記居住於萬華、板橋,或有萬華、和平醫院、板橋相關區域活動史的病人,都要在戶外門診就醫。

負壓隔離病房不夠

這四家醫學中心之所以立即採取必要的斷然措施,主要是本土疫情一旦大爆發,醫院不僅首當其衝,成為高感染的區域,全臺更將面臨負壓隔離病房不夠的問題。

在本土確診病例攀上三位數的前面三天,至少已有六家醫院出現確診者,包括臺北市聯醫和平醫院、三總松山分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及亞東醫院。指揮中心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發生多起互相傳播者,僅亞東醫院一家。

為避免醫院內感染,國內感染科專家籲應成立專責醫院,分散醫院醫療負擔。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坦言,若個案持續大量增加,負壓隔離病房恐怕不夠;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石崇良盤點國內防疫病床後也指出,病床不足,將拖垮醫療量能。

事實上,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造成醫療體系崩潰,早有顯例。臺灣正面臨嚴峻考驗。

陽明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蘇一峰發文寫道:「急診班十二小時,採檢約六十個疑似病人,採檢的民眾如潮水不斷湧入……,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服,汗水一遍又一遍滲濕衣褲……。臺北市許多醫院的急診,都被恐慌篩檢人潮淹沒塞爆,許多生病人到急診必須等待很久才能接受治療,已經產生醫療資源的排擠……。」

場景回溯到去年的歐洲,英國因為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醫院系統不堪負荷,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不得不發布第三個「待在家」的命令。義大利全國六千多萬人都在封鎖中,非緊急狀況不得外出,所有婚喪喜慶、運動賽事和宗教活動,通通不能辦,除了藥局和超市之外,其他店家全數關閉。

然而,過去幾週,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病例大爆發,新增確診數比其他地區的總和還高,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特別提出警告,病例激增使得醫院和衛生體系瀕臨崩潰。比如,印度最為悲慘,嚴重缺乏床位、藥物和氧氣,導致不少患者在醫院外大排長龍等候治療時死亡。

此外,醫療大國日本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關西地區醫療崩潰的狀態持續,許多老年患者等不到病床,在安養院中不幸過世;大阪共有三百六十五張重症病床,等待住院的患者則多達一萬五千人,顯示醫療系統已難以負荷。

醫護無力可回天?

臺灣,過去一年四個月以來一直是全球防疫的模範生。今年農曆年前,日本疫情爆發大流行,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曾在政論節目上表示,臺灣新冠疫情有五成以上的機會,在未來兩、三個月大爆發,因此慘遭多方圍剿,如今卻成了「先見之明」。

楊志良當時批評臺灣防疫有雙重標準,比如各國禁止英國飛機飛航時,只有我們繼續。他並提出「所有入境旅客都要普篩,再隔離十四天」等四項建議。不過,民進黨籍立委范雲受理陳情協調放寬機組員防疫措施,從「居家檢疫五天再自主健康管理九天」的「五加九」改為「三加十一」, 被質疑是導致疫情出現破口的幫兇;蘇一峰則不禁感嘆:「官員有權能開洞,醫護無力可回天……。」

姑且不論放寬機組員防疫措施與點燃疫情的關聯性,或可究責於范雲的比例原則問題,華航諾富特、萬華茶室染疫事件及其延燒擴大,的確是造成北部數個群聚傳播、進入社區感染,甚至是全臺疫情警戒標準提升至第三級的「始作俑者」。

泰安醫院院長謝瀛華轉達多位臺商會長的集體心聲,並建議臺灣仿效大陸的「決戰於境外」,例如人到上海,須入住酒店隔離十四天,入境大陸普篩,隔離期滿前再做一次核酸檢測,若陰性,十四天期滿,取得健康碼,才可以自由活動。

新冠病毒傳染力強,醫護人員在治療、照護病患時,格外審慎小心。
新冠病毒傳染力強,醫護人員在治療、照護病患時,格外審慎小心。

謝瀛華轉述,入境臺灣並非人人都做核酸檢測,會有漏網之魚,這是第一個漏洞;入境後,可選擇在家或旅館隔離,交通過程不像大陸強制坐防疫巴士,是第二個漏洞;在家隔離的人,跟家人共處一個屋子,家人卻可以自由進出到處跑,是第三個漏洞;企業老闆就可以把手機留在家,偷偷溜出去好幾次,最後是員工檢舉,防疫中心才知道,是第四個漏洞。若要嚴格「決戰於境外」,須改善這四大漏洞。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在《蘋果日報》撰寫的「破開密閉空間,阻病毒社區傳播」一文指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指南承認,氣溶膠傳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傳染途徑,人類會吸入這些比飛沫更輕的顆粒而感染,以往認為室內社交距離為一點八公尺,如今證實,只要空氣中的病毒濃度足夠,就可能染疫,要防患未然,應減少在密閉空間逗留或把它變成不是密閉空間。

加速推動遠距醫療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篇論文指出:「無論研發出各種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陪伴人類到二○二五年。」謝瀛華說,人類若無法擺脫新冠病毒,也只能習慣這種保持距離的生活方式,而各國的防疫策略,就是盡可能採取隔離措施,維持較低的感染率,以確保醫療體系不崩潰。遠距健康將更形重要,泰安醫院新成立AI影像中心,搭配英華達全家寶的生理監控,就是要讓民眾在疫情下獲得健康保障。

結合AI大數據和5G科技,發展遠距醫療與健康,是未來的大趨勢。
結合AI大數據和5G科技,發展遠距醫療與健康,是未來的大趨勢。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路合作專案召集人曾明清醫師也非常認同要大力發展遠距醫療。他說,病毒不斷變異,因此,未來醫療量能所面臨的考驗會愈來愈多,要避免醫療體系崩潰,擴增負壓病房,只能治標,而且軟硬體的建置成本太高,專業醫護人力也不足,結合AI大數據和5G科技,發展遠距健康是必然的趨勢,甚至培訓專科醫師的線上醫療課程,也有積極加速推動的必要。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4.7 / 5. 評分人數 6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