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虹君
2020 年,新冠疫情(COVID-19)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模式帶來了諸多負面的影響。但與此同時,產業也迎來前所未見的科技大躍進,在疫情「零接觸和遠距」要素下, 5G 技術、雲端運算或是虛擬實境,各種企業服務與消費性電子科技都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數位轉型同時間也在政府和學校、企業間如火如荼的展開。
何謂數位轉型?筆者擷取一段個人認為最貼切的闡釋 Microfocus 的說法:數位轉型通常不只是單一的技術,也不是單一的 IT 專案,而是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計劃中使用多項的技術。
它通常從評估組織的最高目標開始,需要對資源、組織成熟度和技術差距進行內部分析。這兩個資料點(優先需求和組織實際情況)的交集通常會為路線圖和投資期限提供資訊。最後,透過新的和創新的方式利用先進技術,各組織就如何發展作出的決策。這將對差異化、增長和規模、盈利能力、風險緩解、客戶滿意度和上市速度產生直接影響。
以上,不是僅是跟隨政府法令或宣導做改變,而是轉型前企業內部得自我做檢驗和盤點,先了解自己,發現需求然後引進適當的技術和工具,階段性計畫性做調整和改變,轉型是一系列的自省和調整及改變的過程(是技術與思維的數位化過程)是持續的、漸進式的。
在營運流程、顧客體驗及商業模式等策略中結合數位科技,除了提升工作效率之外也能創造全新的價值,增加市場的競爭力,數位轉型通常包含以下5大層面:
- 組織與文化(Organization & Culture)
- 人才與能力(Talent & Capability)
- 科技與工具(Technology & Tooling)
- 數據管理(Data Management)
- 策略與執行(Strategy & Implementation)
總結來說,想要在數位化時代打造品牌競爭力,除了將資訊數位化之外,經營策略和流程也必須具備數位轉型思維,轉型之路才得以完整。
個人認為疫情持續,意外激活加速數位轉型,五月迄今,全國疫情升為三級戒備,遠距儼然成為疫情下的新常態。疫情帶來的危機給企業一個全面檢視作業流程化和效率化的機會。因應此波疫情,各企業除了準備好足夠容量規模的連網環境及遠端操作系統,另外企業營運流程自動化和數位化是防疫策略重點。
企業在持續進行數位轉型下展現非常韌性和彈性的軟實力及應變能力,分為五大面相:
一、溝通能力
WFH成為全民日常,遠端操作、網路連線、視訊、設備的使用和服務體驗成為市場採購的四大要件,企業提供員工一個好的工具,確保聲音不會受外界環境干擾,讓溝通的雙方都能快速且清楚地瞭解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真正打破空間阻礙,並透過線上會議降低商務溝通的時間與誤會,使工作更有效率。相關產品推薦思科 Webex meetings, Microsoft teams, google meet 等,在會議的主持和大型 Event 以 webex 功能最完整,品質和整合面最佳。
二、變通能力
疫情的影響不光是雲端辦公軟體銷量爆發性成長,同時線上課程、線上學習的搜尋量也持續上升,許多企業規劃將教育訓練提前,並以線上學習取代實體培訓的接觸,除加強員工防護,降低員工不安心態,也正是提升企業能量,增強人員戰力的好時機。
三、時間管理能力
在遠端工作型態下,工作與生活變得密不可分,因此工作者必須清楚掌握兩邊的步調和節奏,才能保持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部分企業採用線上上下班打卡相關系統,並用任務相關日誌給員工作紀錄和備忘錄,保持員工工作的儀式感。
四、解決問題能力
疫情帶動IT投資,IT成為企業抗疫新尖兵,許多企業因應疫情除了對應WFH需求,建置雲端基礎布建,微服務等,並採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流程管理系統相關系統。在資安風險與監管也建置相對應的措施和計畫,增強企業IT抗疫體質和機動解決問題的處理能力。
五、簡單化
在財務、人力資源、業務相關文件及事務行政處理,採用電子簽核與流程自動化系統,簡化工作流程,並制定不同於以往的營運方案,有效管理人力與決策,並制定合適的持續營運因應計畫,藉此提升了員工的生產效率和士氣。
從去年以來,台灣經濟強勁,只是當前因疫情爆發等多重負面因素來襲,導致台灣氛圍急轉直下。另外,內需服務業步入寒冬,預料不久之後,台灣很多行業可能面臨倒閉潮、大量失業人口問題浮上檯面;然而還是有更多產業景氣繁榮、有持續向上的趨勢,因此表現在企業獲利和股價上,就是呈現兩極化的局面。而復甦的關鍵可說就是疫苗,在疫苗未實施全民接種下,全國離解封尚有段距離,期待政府加速相關法令和措施,讓社會回歸正常,再次期待疫情之下,大家做好防護,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