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溢誠/圖:翻攝自中華民國海軍
服裝儀容是軍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榮譽形象的展現,國防部後勤服裝補給幾經更迭,從早期聯合後勤司令部兵工自製、一針一線生產,最後交至官兵手中,至今年起全面配合民間企業,招標成立「服裝供售站」,以便跟上時代,美意是能讓官兵即時撥補到合適的軍需用品,避免費時冗長的行政流程,導致影響任務遂行及作業安全,在成立還未滿週年之際,官兵負面反應竟已炸鍋,幾個嚴重的缺失已讓官、商之間產生信賴裂痕:
一、下單品項超過一季卻遲未到貨,比結婚訂製西裝、禮服還要久,如是訂製個人量身軍服,短時間單量爆滿尚可理解,但固定型號的鞋、襪等大量生產品也能耽誤如此之久,應是管理階層出了問題,到底交貨期限多久才算合理?官商在訂定契約是如何考量?
二、配合資訊化系統,廠商亦提供相關APP供官兵配合使用,卻發生大量訂單無故遭取消,不管這個系統是否剛成立試行,官商均有責互相協助,而不是全然責怪廠商。
國防部政策的美意卻導致官兵權益受損,廠商也遭依約受罰,雙方都吃虧受累的情況,誰都不願樂見,國防部應著墨後續怎麼協助廠商改善,以達雙贏目的,如果都只出一張嘴,除了計罰還是計罰,那當初就不應該草率上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