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重建 這些地區可能一坪換一坪

全國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4
(1)

老不一定危險 結構安全才是判定標準

當政府積極輔導都更、危老重建之時,民眾也當一同重視,加速推動都市更新的落實,進而提升國人整體居住環境品質。

文‧葉怡君

 臺灣邁向高齡化社會,不僅面臨人口老化問題,隨著時代變遷,早期開發的地區房屋也跟著變老。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統計,截至去年第三季全臺874戶住宅,當中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屋約423萬戶,約占48%,老屋的防災、抗震等能力不足,著實對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臺灣民眾,帶來生命財產安全上的隱憂。

蔡政府重建KPI 靠危老達標

正視臺灣老舊房屋及結構安全問題,1998年《都市更新條例》立法,但施行22年來,因公私部門都更量能不足、公權力未彰顯、審議程序冗長、弱勢戶需協助等議題成效不彰,即便歷經八次修法,仍無法全方位推展。

為加速推動老屋更新,2017年,自內政部頒布《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當中放寬許多《都更條例》的限制,明確獎勵額度及項目、稅制上的優惠,成功吸引建商、民眾目光,也讓核定案件急速攀升。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資料顯示,2018年,都更核定案件七十七件,至2019年的核定案件攀升至89件,年增13%,但距總統蔡英文去年初設下一百件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落差11件未能及格;不過倒是在危老重建上扳回一成,光是去年全臺受理數就有493件,當中355件通過核定,數超越三百件的設定目標。

危老獎勵好 最重要是還「聽得懂」

新北市三十年以上老屋約72萬宅,2019年核定案件達到一百件,相較25件的都更核定案件,之間四倍的差距,不難看出危老條例確實有效加速老屋重建腳步。全臺老屋最多的城市,新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張壽文指出,「老」不是問題,重點在於「房屋結構安全」,跟人一樣,有些人年輕但卻到處都是病灶,他強調,有些房屋雖然老,但房屋結構還算安全,有些屋齡輕的房屋,因施工過程瑕疵,監工不確實,最後到處都有問題。

危老跟都更的目的性不同,都更強調都市機能再生,當中包含都市發展、景觀、結構安全、生活機能等;危老的目的性明確,針對危險老舊建物,將著眼點擺放在「防災」上,危老及都更的獎勵條件及法令操作方式也不同。都更需要經過「都更審議」,申請期程長,但不需住戶百分之百同意,光是審議時間約一、兩年,後期開發時間更長,完成約需耗費五、六年,長則七、八年。

相較都更,危老雖然需要百分百地主同意才能申請,但不限面積,審查相對單純,且獎勵明確,過去都更最為人詬病問題之一是民眾「聽不懂」,都更需進行「權利變換」等計算,經常造成實施者與民眾溝通的問題。但危老時程快,實施者在財務、時間上掌握明確,更因百分百同意採協議合建方式進行,民眾更容易了解分多少,因此誘因較都更大,也讓核定案件急速攀升。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4 / 5. 評分人數 1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