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如果真發生軍事衝突,誰是最後的獲利者?
文:何溢誠
最近大陸朋友茶餘飯後,總是問起我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好像大家都已經做好充分的心理戰備,促統、武統、逼統,長痛不如短痛等說法甚囂塵上,幾乎已經變成流行用語,令我不寒而慄、毛骨悚然!看到台灣前外交官員介文汲在中時發文:美國在那邊搧風點火,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文:何溢誠
最近大陸朋友茶餘飯後,總是問起我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好像大家都已經做好充分的心理戰備,促統、武統、逼統,長痛不如短痛等說法甚囂塵上,幾乎已經變成流行用語,令我不寒而慄、毛骨悚然!看到台灣前外交官員介文汲在中時發文:美國在那邊搧風點火,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文:何溢誠
民進黨全面執政以來台灣的政治氛圍,國人並沒有實際感受到安居樂業,還在野時,每到大選前總是喊著「換人做看看!」,當家作主後卻是帶來兩岸處處危機,越來越是詭譎多變。俗云:「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寧可一日無戰,絕不能一日無備…
文:陳怡瑄
美中貿易爭端源起於美國前總統川普於二○一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簽署備忘錄時,宣稱「中國大陸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根據一九七四年貿易法第301條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涉及商品總計估達六百億美元…
立法委員傅崐萁(11/2)日在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中國近20年由基礎交通建設帶動經濟強勢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不論經濟及軍事等各方面,都讓世界強權美國倍感威脅,戰爭或和平鑰匙操縱在執政黨手上,台灣是否有足夠籌碼面對戰爭?
繼續閱讀文:陳怡瑄
隨著美國分散市場,以往每年美國對中國大陸開徵關稅的商品價值達三千七百億美元,而今僅剩兩千五百億美元。美國逐年降低對中國大陸倚賴,改向其他亞洲國家採購,越南成了美中貿易戰的大贏家,越南佔美國進口排名從十二名竄升至第六名,台灣、馬來西亞也通通分到一杯羹。
文:趙春山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蔡英文總統的雙十國慶演說,為台海掀起了新一波的巨浪。演說的主題是「共識化分歧、團結守台灣」,重點則是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文:何溢誠
孫中山先生壯志未酬,明確在遺囑上表示革命尚未成功,所有同志務必依照他的著作《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孫中山先生在這條革命血路上率先率眾英勇奮鬥,抛頭顱、灑熱血,多少仁人志士為國捐軀…
文:葉怡君
美中從貿易打到科技,新冠肺炎的竄出,投下不確定因素,此次,由兩岸圓桌論壇協會、《卓越雜誌》及西太平洋通訊社主辦,特別邀請國內外研究/學術部門、企業、各黨派及社會團體代表,以長久累積的實務經驗提出不同解法,集思廣益替美中臺三方尋求最大公約數…
文:陳建維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在上周順利落幕,雖然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成功掀起「張亞中旋風」,但最後仍不敵擁有組織優勢及選前各大山頭力挺的回鍋主席朱立倫,這樣的結果對國民黨實質上並非壞事,如同張亞中在敗選後所發表的感言,這次國民黨的主席選舉普遍得到社會關注…
作者:趙春山
中共政局近期「山雨欲來風滿樓」,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讓中國大陸付出慘痛的代價,習近平本人也深受其害,他會走回頭路嗎?還是有新的變革?領導人的決策要考量的面向應該比我們想像地還要廣泛吧!